第四十四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3/5)
美如画的场景,艺术般的杀戮,武康心花怒放。百步到二十步,敌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望远镜给赵声,取下羊皮酒袋,连灌三口美酒。
袖子抹嘴唇,淡淡传军令:“传令前阵三厢,奇兵跳荡进攻,骑兵原地不动。中军和后阵三厢,保持阵型不乱,前推六十步。再次擂响战鼓,浮箭半寸息鼓。”
军令传战鼓响,全军整体前行,到达目标位置,鼓声戛然而止。武康打开算袋,拿出解结锥,解开头盔结,狠狠挠鬓角。摇头晃脑片刻,重新戴上金盔,继续注视战局。
呐喊震耳发聩,敌军迎着箭雨,踩着袍泽尸体,发起亡命冲锋。战意挺浓的嘛,武康眉头微蹙,难道估计有误。深思熟虑之后,觉的影响不大。纵观敌我气势,我有绝对信心,消磨铁勒锐气。
距离四十米时,武康再传军令:“传令前阵三厢,马槊兵在前,陌刀兵随后,跳荡兵协助。前阵三厢驻队,左营原地待命,右营收容伤兵。后方三厢军,跟随中军动,前推二十步,浮箭半寸息鼓。”
敌我相距三十米,弓弩没了射程,射手火速收手。或拽陌刀棒,或拔长横刀,快速变队形,排四列纵队。奇兵开始冲锋,沿着队列缝隙,眨眼冲入前线。手持丈四马槊,搭建密集枪林,迎击敌方枪阵。
陌刀队伍突进,跳荡穿插其中,长短兵器配合。肉搏战已经开始,弓弩手不能闲着,提陌刀棒或横刀,跟在跳荡之后,重新加入战团。中军战鼓齐名,未参战的卫士,无不摇旗呐喊,给袍泽们助威。
中军左营驻队,战场后方游弋,手里拎着匕首。发现敌方伤兵,补刀送其解脱,发现我方伤员,抱着跑到后面,交给收容分队。队员根据伤情,确定抢救措施。
若受伤不重,骑在驴背上,队员牵缰绳,送其回军营。倘若受重伤,抬上救护车,就是两头驴,中间捆担架。两名收容队员,各自牵着缰绳,送驻地伤兵营。
战局稳居上风,救援有条不紊,武康心满意足。这批家驴不错,成功晋升战驴,只是莫名喜感:马大哥驮骑兵,嗷嗷往前冲;驴二哥驮伤员,哒哒往后退。
军营里的战驴,其实作用很大。首先运送辎重,它们任劳任怨,其次预防丢马。每次放牧时,战马居中间,毛驴围外圈。预防战马走失,阻止百姓偷马。这个鬼主意,李靖想到的,确实很有效。
唐军对于伤兵,也是十分重视,军法明确规定:不管战场负伤,还是行军染病,只要袍泽活着,你就不能丢弃。哪怕奄奄一息,也要不离不弃,否则人头落地。
战场的最前线,马槊互相刺杀,既野蛮又可爱。等到短兵相接,槊阵失去距离,陌刀闪亮登场。两米长的陌刀,可以刺挑劈削。跳荡从旁协助,铁盾格挡伤害,横刀伺机杀敌。
唐军主战武器,是枪槊和横刀,传说中的陌刀,只是槊的补充。槊阵陷入泥潭,两米长的陌刀,凭借攻击范围,开始发挥威力。其实说白了,是砍步兵的,不能克骑兵。
能克制骑兵的,只有枪林槊阵。绝大部分陌刀,左右监门卫使用,镇守京城各城门。类似方天画戟,可称之为礼器。战场上的陌刀,部分用于督战,部分用于杀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