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打破宿命:混乱的双穿狗血剧

第52章 龙场悟道1(1/5)

目录

龙场悟道,这在华夏哲学史乃至世界哲学史上都是一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其影响深远,知晓者众多。想当年,王阳明先生的这段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因坚决反对宦官刘瑾的专权跋扈,毅然挺身而出,结果却遭到了残酷的报复。他被廷杖四十,这一顿毒打下来,身体遭受了极大的创伤。而后,更是被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担任驿丞这一低微的官职。

龙场那可是个地处万山丛抱之地,苗、僚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偏远所在。环境极为恶劣,既安静得让人有些心慌,又困难得处处是挑战。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王阳明先生并未就此消沉,反而结合自己历年来所遭遇的种种不公与磨难,开始了日夜不停的深刻反省。

在一天半夜里,那是一个极为寻常却又注定不凡的时刻,王阳明先生忽然之间有了顿悟。他深刻地认识到,心才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由此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即理” 的重要命题。他意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一悟道的核心观点,犹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照亮了哲学思想的新路径,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 “龙场悟道”。

那么,何为圣人之道呢?其实,圣人之道便是良知呀。要知道,良知是人人都与生俱来拥有的。当我们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是非时,其真正的标准应当是良知,而非那些外在的、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

在龙场的这段时期,王阳明先生还写下了《教条示龙场诸生》这一重要着作。当时,他的众多弟子对于他所提出的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等理论深感迷惑不解,纷纷向他请教。比如,弟子们就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这与我心又有何关系呢?王阳明先生给出了极为精妙的回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全民巨塔:你说你的幸运很低? 老婆养我四年!我护她一生一世 战国生存指南 高武:镇压魔窟,我成最年轻战神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快穿之男主又爱上我啦 强取豪夺,偏执狂的囚宠 咬春靥 开局卖惨,怎么全网笑喷了 开局就上吊,搬空极品全家去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