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七章 文汉(2/5)
刘家家境尚可,刘文汉得以在英籍人士办的学校读书。
刘文汉高中毕业时,父亲说:“你已经接受够了西方教育,现在该回祖国接受教育,学做华夏人。”
于是,刘文汉就成了羊城岭南大学经济系的一名华侨学生。
他不懂正宗的粤语,幸好同寝室有位台山来的同学,刘文汉以生硬的台山话与他交流,渐渐通晓粤语。该同学姓吴,现在是香江美心快餐店老板,两人数十年交往甚密。
毕业后,刘文汉来香江做生意,做汽车及汽车零件推销商,业务遍及港澳及华南。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江沧陷,刘文汉带妻子、儿子等人坐天星渡轮离开香江赴澳门。
当时小本子为减轻供给负担,允许港民乘天星渡轮赴澳,但必须每人交纳六十港元。
当时一个店员的月薪才五六港元,六十港元的出境费确实昂贵。
所以那时能以“正途”去澳门避难的,都是富人。
刘文汉是学生出身的商人,这一类商人,往往比在店铺里泡大的商人更富热情。
国难当头,澳门偏安一隅,刘文汉觉得呆在澳门是耻辱。
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北上投身。
战后,刘文汉在羊城电台做过一阵播音员,然后又回到香江。
战前留下的积蓄已告馨,刘文汉在事业上又得从零起步。
刘文汉重操旧业,生意日趋兴隆。
待韩战爆发,刘文汉便通过澳门,把汽车零件销往北方。
韩战结束,这种生意自然停顿下来。不过刘文汉的家底已相当殷实。
香江地盘狭窄,道路有限,车辆增长受到限制。
香江有好些贸易行经销汽车及零配件,竞争激烈。
因此,刘文汉的业务好几年都没有什么起色。
1958年,刘文汉赴美考察。在克利夫兰市,刘文汉约请一位有业务往来的汽车零件商在餐馆晤面。
同他来的,还有另一位漂亮国商人,他是从事日用品进出口业务的。
席间,刘文汉感叹在香江汽车生意难做,他来美的目的,是寻求新的生意途径。
这时,新结识的美商只说了一个词:“igs”(假发)。
刘文汉不知假发为何物,狐疑地问道:“igs?”美商又重复一遍:<s。”
美商从他的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假发,告诉他,假发实际上是真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