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香江大亨传奇

第五八八章 新领域(4/5)

目录

八十年代,金铺劫案每年最多八十宗,最少二十宗;1991年高达一百宗,1992年开年不吉,1月,周大福中环金行被劫珠宝一千一百万港元;不久,该行佐敦道分行被劫首饰五百万港元;4月,周大福再次遭灾,铜锣湾分行被盗四百万港元珠宝。周大福的中环、佐敦道两行保险期刚过,又未续保,一千六百万港元之巨的损失得不到丝毫赔偿。

浩大的损失,反映出周大福管理之疏漏。郑语桐从七十年代起,不再直接主理周大福,九十年代,更是处半退隐状态,在董事局会上,郑语桐狠狠批评了周大福的首脑。

以后,周大福严加防犯,虽不能担保劫匪下上门,但至少不会发生投保脱节的重大疏漏,一旦出事,就可以“嫁祸”于保险公司了。

这一年同一时期,谢瑞鳞有五间金行遭盗劫,周生生、景福各有一间被劫。被劫珠宝较少,且都投了保,故损失甚微。

事实上,任何内地旅客迈进香港金铺,都会受到上帝般的接待,不论购金还是睬金,均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

香港的金铺不宰客,成色及重量与所标的完全相符。内地旅客虽少有买钻石的豪客,由于人数多,购金者众,渐成为香港金铺最大的金客,金铺老板及职员,绝不敢怠慢。

内地的金价,比香港金价要贵两成至三成,且首饰做工粗糙,故赴港旅客,十有八九购金。

1994年第5期香港《资本》杂志一篇文章称:“据估计,1992年本港黄金人口总量达三百四十多吨,其中一半是以首饰形式进入内地市场,而当中则有六十吨是由中国旅客从香港购入后带回内地..预计1994年人口香港的两百吨至三百吨黄金中,将被带回中国的黄金亦达九十吨左右,使香港黄金的销售额,一半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

谢瑞麟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访问时指出,该公司在港的销售量,一半是来自内地的旅客。

周大福、周生生、景福等金行的状况亦如此。

内地在九十年代仍不允许境外金商以独资或合营的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目前唯一准许的只是合作承包制——也只有周大福一家,传闻是郑语桐在老家顺德大撒慈善银纸,而作为改革的试点。

《资本》杂志的文章称:“本港金商周大福便是在1987年与顺德伦教镇合作设立金饰工场,通过人民银行发出黄金首饰厂牌照,在当地实行来料加工承包制..即是说,港商提供原料、管理人才、设计人才与资金等,而内地提供地方与人力,进行金饰制造。”

周大福虽未打入内地销售市场,总算放进了一个盈利的金蛋。

谢瑞麟、周生生均要迟半拍。谢氏与黑省的同业携手合作,却始终拿不到牌照,持牌人仍是内地。

周生生在闽省马尾开设陈展室,只能宣传该行首饰,却不能售金。

1995年,周大福又先行一步,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BJ路开设珠宝金饰陈展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界彼岸花 汉柏 十方世界,万道合一 无限之剧本杀 诡异:我有一个作弊器 作为神降临 我真不是诸神黄昏啊 我真不想靠女装出名啊 三体入侵:我编造了聊斋 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