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四章 贼不走空(2/5)
“多谢李先生!”嘉尔温奎斯特说道。
就这样李志文和霍兰克雷默离开了斯凯孚集团的总部,回到了住处。
而很快火星资本的工作人员送来了一份调查报告。
既然来到了瑞典,李志文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让工作人员调查了一下瑞典的一些大公司,这显然是送报告来了。
李志文打开报告,第一个介绍的就是爱立信。
1876年4月1日,拉什-马格拉斯-爱立信和同事安德森一起注册了名为“拉.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lmDrottninggatan15号一间租借的厨房里,爱立信的简陋作坊开工了。
爱立信的机电作坊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主要的设备就是一架制造仪器的脚踏式机床,运行资金只有1000克朗,还是从一位叫做MariaStrom那里借的。
1880年,美国的贝尔公司利用在美国生产的设备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了瑞典首个电话网络。这对爱立信来说,形势异常严峻,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设备可以和贝尔产品媲美,那么爱立信公司面临失去瑞典整个国内市场的危险。
1881年,摊牌的时刻到了,位于Baltic海岸的Avle市为当地的一个电话系统公开招标,贝尔的出价是每年为每户安装和运行系统需要200克朗,并可以与当地用户签订为期5年的合同。
爱立信通过仔细研究,勇敢地站出来挑战贝尔,提出每个用户的初装费为275克朗,每用户每年只需缴纳56克朗作为运维费用。同时,贝尔和爱立信生产的设备都同时在Gavle安装并作试用比较。
大多数试用者最后验证认为:两家公司的产品均运作良好,然而爱立信的电话“更加简便、耐用、美观”。
通过Gavle交换机协会和专家的最后鉴定,爱立信最终获得本次竞标的巨大成功。10天后,爱立信的设备竞标方案略作修改后便付诸了实施。
同年在挪威,贝尔与爱立信再次展开市场竞标,爱立信获胜。这是爱立信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商业成就,也是爱立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向世人公开展示,爱立信的技术和产品有能力和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竞争。
1892年爱立信的海外业务拓展取得显著的进展,与荷兰电话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并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供货合同。
1893年爱立信电话机产量超过10,000台。1896年,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原始股本达到100万克朗。1897年爱立信开始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开办工厂,组装并生产电话机。
1902年,爱立信在纽约开办办事处。1903年爱立信与英国国家电话公司联合组建英国爱立信制造有限公司,工厂设在比斯顿。
1904年,爱立信在美国的布法罗购置地皮,准备建立爱立信电话机制造公司的工厂。1905年,爱立信和SAT等公司一起接受了墨西哥经营电话的特许权,于1909年由新组建的墨西哥爱立信公司接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