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尽人事,听天命(求订阅!)(2/5)
于是,王黼将刘韐调任真定府路安抚使兼知真定府——这个职位其实要比在宣抚司当参谋官有实权。
刘鞈到真定府上任了之后,立即招募敢战士(即敢死队),组建地方武装,以配合大军北伐——如今不是被李衍捷足先登,年仅二十岁的岳飞将前来应募,然后经过选拔,被刘鞈任命为一名小队长,之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接替刘鞈的宇文虚中,接到了任命之后立即出发,顺路考察了沿途州县的军备情况。
到达雄州宣抚司后,宇文虚中又分别去了广胜军和古城两地,实际察看了一下军队状况。
回到宣抚司后,宇文虚中对童贯说“军备情况不容乐观,物资储备、攻城器械、军中士气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其实,这些情况童贯都知道,也都报告给了赵佶——河北近百年来没有战事,长期的和平岁月,以及从上到下的腐败,已经让河北军队的战斗力低到了没有下线。
这也是童贯希望和金军夹攻燕京的主要原因。
童贯对宇文虚中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宇文虚中则觉得自己既然担任行军参谋官,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尽职尽责。
于是,宇文虚中连夜写出一篇《论收复燕山之利害》的奏章
今遵奉睿算,欲尽复燕山或使纳土,临以大兵,假以岁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尽灭,知彼知己,当图完全之策……(内容太多,就不一一说了),总之,宇文虚中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说,为国家计,须谋永久安逸,而与契丹通好,则是一劳永逸的上上之策。
王黼看了宇文虚中的奏章之后大怒!
他认为,宇文虚中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也不懂军事,只知道纸上谈兵,刚去河北就开始动摇军心,这样的人怎能当行军参谋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