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生死局(5)(3/5)
白衣雪道“原来是……一劫大师,我……我……我这是到了哪里?”
一劫神色关切,道“白施主眼下感觉如何?”
白衣雪叹一口气,说道“弟子口干咽燥,心胸皆感郁结不畅,肋下内侧隐隐作痛,全身时有麻痹之感。”他身体极度虚弱,说了几句话,立时感到心慌气促。
一劫见他脸色煞白,寻思“化血神刀何其厉害,若无莲池以觉照阳融功的真气注入体内,你一条小命,焉能拖至今日?”说道“施主且自休息,明日见到为你医治之人,再作理会。”
白衣雪心下好奇,不知他要带自己去见的是当世哪一位神医,正欲开口相问,一劫微微一笑,骈出右手食、中二指,轻轻搭在他的脉搏处,白衣雪顿感一股和煦澎湃的真气,顺着手少阴、手阕阴、手太阴,自下而上,缓缓注入胸腹之中,随之涌遍全身,一时浑身通泰,但觉眼饧骨软,躺下身来,不久又在车中,昏沉沉地睡去。
山道逼仄,一不留神便有翻车之虞,一劫赶着马车缓缓向前。北风悲咽,山中夜晚十分寒凉,一劫裹紧了僧袍,小心翼翼驾车而行。他正自凝神细思求诊之事,忽见远处暗冥之中,现出一点火光,那火光忽明忽暗,闪烁不定。
一劫心下大感疑惑“哪里来的火光?山中冬夜,难道还有夜行之人?”他驾车向前,山道弯曲,那火光一会在左,一会在右,飘飘忽忽,忽隐忽现,却又绝不似夜行之人手执火把、灯笼,所发出的火光,显得甚是诡异。再行得近些,方才看清那火光分成三点,上一下二,呈品字形状,飘飘悠悠聚拢在一起。
山风吹过空林,飒飒有声,他凝神谛听,风中竟隐隐约约有人在哀哀哭泣。
一劫心想“有人在哭,莫非是半夜有人在此祭奠逝者?”再行片刻,与那火光离得约有十余丈之远,他勒住马缰,目注心凝,一瞧之下,不觉心中更觉骇诧,原来那三点火光,竟呈奇异的碧绿之色,而无焰苗上下吞吐,暗自忖思“有光无焰,难道是鬼火?饿鬼们喜欢栖息于绝壁涧水、荒野山坟之间,肚大如盆,饥饿难忍,但咽喉细如针管,好不容易吃到一点食物,等食物到了口中,却咽不下去,有时食物瞬时变为火炭,烧穿他们的肚肠,饿鬼的咽喉因燥热而喷出火来。莫非是有山中的饿鬼,在此进食?”
他侧耳聆听,风中的哀哭之声,断断续续地传入耳中,如泣如诉,牵心牵魂,听来令人极不舒服。他正自惶惑,倏忽那三点鬼火一齐熄灭,像是被人掐灭一般,霎时不见。一劫更觉惊愕“若是夜间行路之人,谅来不会无缘无故熄灭手中探照之物,难道真的是鬼火?奇怪,鬼火多于盛夏干燥闷热天,才会出现,这会子天寒地冻,又是哪里来的鬼火?难不成是此间的茔冢饿鬼们,饥火难耐,不得不在寒夜中出来觅食?”
一劫正自惊疑不定,远处的半山腰,那三点火光忽又亮起,上下飘忽,发出碧油油的光亮,略一目测,鬼火再次燃起之地,距离自己约有二三里之遥,不禁悚然一惊“倘若是人,瞬间移动,当不会如此迅疾,难道真的撞上了山魈夜鬼?”饶是他素日胆大,此际也冷汗涔涔,一颗心几欲停止跳动。
隔了良久,鬼火磷磷,在山腰间忽闪不定,哭声凄凄,也隐隐传入耳中。一阵山风吹过,一劫不由打了个激灵,寻思“鬼多乞求与畏怖,只要护持正念,自会其鬼不神。”口中默祝,继续驾车向前。
行了约里许,马车来到一处荒岗,那碧油油的鬼火,在前方不远处闪烁,不再熄灭,再行里许,鬼火若即若离,缥缈不定,一劫心中大奇“我一直向前,为何那鬼火始终在二里开外,不见走近?”
正自困惑,身前的灰马忽地一声长长的嘶鸣,口中呼出一团白气,前蹄腾空,就此站定不动。一劫拽紧马匹的衔勒,凝神瞧去,不禁吓了一跳,原来前方数丈处的山道上,赫然品字形矗立着三具黝黑的棺材。他看清之后,心下反而一松“原来果是有人深夜在此下葬棺木,并非鬼怪在作祟。”
棺材拦住了去路,一劫等了半晌,一直不见有人前来抬棺,侧耳细听,风中那哀哀戚戚的哭声,不知何时也停止了。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衲子深夜赶路,还望各位施主借道行个方便。”声音远远地传送开去,但闻空林飒飒,却无一人应答。
一劫微一沉吟,身形晃动,跃下马车,缓步向那三具棺材走去,离得尚有数尺之远,突听中间那具棺材“嘎嘎”作响,似是棺木之中有物要掀开棺盖,爬将出来。一劫饶是胆大,也被吓得寒毛卓竖,一颗心几乎要跳出胸腔“莫非棺材中的千年僵尸要复活?”
他停下脚步,屏气凝神盯视着那具棺材,隔了半晌,“嘎嘎”之声虽不绝于耳,然而似乎棺盖钉得十分密实,僵尸在棺内百般抓挠,始终难以出得棺来。
一劫心下发毛,暗想“究竟是人是鬼,打开了棺盖,总见分晓。”一提右掌,便欲一掌拍出,恰在此际,山道雾气弥漫深处,忽地“哐”、“哐”、“哐”,传来三下阴森的锣声,雾气中有人扬声说道“阴人走脚,阳人走了——了——”声音钝涩冰冷,阴气森森,深夜听来,让人不寒而栗。
一劫心中惊疑不定,前方“叮铃铃”“叮铃铃”,一阵尖锐的铃声骤响,极是刺耳,薄雾中又有人高声吆喝道“招魂铃响,生人勿近哪——”那人腔调绵长,渐行渐近。山道狭窄,马车难以掉头,一劫无路可避,只得站定不动,静观其变。
锣铃声渐近,雾气中蹦蹦哒哒地现出两个人来,影影绰绰,瞧不真切,行得近些,一劫方才看清是两名中年汉子,令人奇怪的是,二人膝盖僵硬,似是无法曲膝行路。行得更近了,那两名汉子面色枯瘁,脸上的表情亦十分僵硬,深陷的眼窝,嵌着的两颗眼珠子,也都直勾勾地瞧向前方,一动也不动,既像是两具飘荡的尸骸,又似是毫无生气的幽灵,全然不似是个活人。
一劫心中惊疑不定“原来不是人,竟是夜间的行尸走肉?” 再行得近些,一劫见那两名汉子头戴一顶青布帽,身穿黑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他云游四方,见闻颇广,瞧清二人的装束,不禁心念一动“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莫非不是什么行尸走肉,而是潇湘派在此装神弄鬼?”他眼睛霎也不霎地盯视着二人,那两名汉子却似没有瞧见他,一对几乎都是眼白的眸子,直勾勾地瞧着前方,眼神空洞,涣散而无神。
一劫低头瞧去,月光之下,两名汉子在地上现出两团淡淡的影子,暗自忖度“月亮照见影子,是人,不是鬼,果是潇湘派在此故弄玄虚。昔日游方荆湖、夔州之时,曾听人说当地有潇湘派的赶尸匠人,专在深夜以阴锣、招魂铃开道,移尸走灵,甚是诡秘,行路之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潇湘派得足迹向不踏出溆浦、辰溪、沅陵、泸溪等地,何以会突然来到江南,做此营生?”转念又想“这些赶尸匠装神弄鬼,吓唬人,胆子小点的,还真以为是赶夜路遇上了饿鬼,只怕还未等他们靠近,早已吓破了胆,逃得远了。”
一劫思忖之际,那两名汉子已来至身前,表情僵硬地盯视着他。一劫心知这些赶尸匠行事诡秘,不愿轻易暴露行踪,招惹了他们,极是难缠,但山路之上又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合十说道“山僧夤夜赶路多有打扰,还望二位施主见谅。”
一名中年汉子忽地冷声说道“马车留下,老和尚自己滚得远远的吧。”声音沙涩冰冷,不带一点生人之气。
一劫心中一凛,道“你说什么?”寻思“潇湘派越来越不成话了,到了江南,竟然改做起了劫道的营生?”说道“山僧两袖清风,随身之物仅有一瓶一钵而已,车中更无什么金银财宝,施主说笑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那中年汉子怪眼一翻,喝道“叫你留下就留下,啰里啰嗦的作甚?还不快滚?”右臂一抬,五根又细又长的手指箕张,伸手便向一劫的胸腹抓来。
这一抓招式凌厉,若是抓在普通人的身上,立遭开膛破肚之灾,一劫涵养再好,也不由地心中怒起,暗道“好个蛮横之人!”右手袍袖一拂,那中年汉子只觉一股气劲拂在自己手上,手背顿时火辣辣得生疼,赶紧抽回手掌,在腰间一掏,一条黑黝黝的钢鞭赫然在手,口中怪叫道“五尸弟,点子扎手,并肩子上啊!”
那中年汉子正是潇湘派“飞尸门”三弟子纪黯,和他同行的,是“诈尸门”五弟子隗黩。隗黩听到三尸兄叫唤,亮出一柄青獠鬼头刀。
潇湘派横行于荆湖一带,向以赶尸、盗墓为业。能入其门下的,无一不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胆大凶恶之人。他们入门后,便被列入“僵尸门”,学习门中移灵走尸、挖坟掘墓等技艺,其间也有少数忍受不了其苦的,想打退堂鼓,潇湘派担心绝门技艺外泄,尽皆一一悄悄处死。
留在门中的佼佼者,随着技艺的提升和娴熟,可从“僵尸门”,一步一步进入“行尸门”、“灵尸门”、“跳尸门”、“诈尸门”,直至“飞尸门”。印默、纪黯等行辈甚高的弟子,正是“飞尸门”座下弟子,学艺日久,深得潇湘派掌门司空悲秋的信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