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乱清

第六十六章 木头和石头(1/5)

目录

不管怎样,关卓凡认为,修颐和园,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应该够了。“另起炉灶”,“新人”办“新事”,尽最大可能禁绝贪污,提高效率,也许还用不到三百五十万两。

关卓凡还有一个重要的减少成本的路子少用木料,多用石料。

关卓凡不是学建筑的,但他却知道,中国传统建筑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项,是大件木料。建筑的体量愈大,大件木料所费,在建筑成本中的比例就愈高。

说到建筑体量,无过于皇家的宫殿、苑囿、陵寝了。

这些建筑中,大件木料主要用于柱、梁,首先是柱,其次是梁。

问题是,京城在北方,而中国北方是不产这种可以充作巨柱的树木的。

这些树木,都生长在中国的岭南以及东南亚的深山老林。

路途遥远,交通亟乏——或者根本没有“交通”。在前工业化时代,把这些巨大的木料,从南方的烟瘴荒莽运出山来,再长途跋涉地运回京城,不知道要费多少工,花多少钱,死多少人!

常常为这么一根巨木,就得筑专用的路,造专用的船,劳役浩繁更不必说。到了京城——不一定是北京,哪怕只是金陵这种居南北之中的都城,费银已经数十万两之巨。

在前工业化时代,修一座宫殿,就把国家修破产了,是一点都不稀奇的事情。

比如,颐和园里的佛香阁,阁高十数丈,阁内有八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原时空的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重建此阁,共费银七十八万两,其中相当部分,花在了这八根巨柱上面。

还有,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成本虽高,自我保存能力却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氪金医生 重生之独步惊华 我并不想当英雄啊 我不想当超级差佬 想做有志向的人 修仙界里的蚊子 我要这重生何用 医品真武狂龙徐浩师凝心 我真不是怪异 龙门之主杨潇唐沐雪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