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夏兵制(5/5)
任何战事死的最多的都不是战斗双方的战兵,而是辅兵民夫。
可以说除非是就地驻守时,征召的民夫,负责转运粮食物资的民夫,最容易一出不回,很多是死在往来交锋之中,也有很多是被俘虏了,甚至还有一部分是被军队强制征召为兵了。说不定思在什么地方了。
而且明朝制度之下,其实税不恐怖,恐怖的是役。因为基层财政几乎没有是余钱,而很多事情必须要办,就制定百姓负责此事,比如运输物资到某处。指定某个百姓担当,以这个时候的路况,很容易一去不回。在大兵过境,建立营寨工事,更是需要大量的民夫。
这些民夫大量的参与战场,否则很多工事都不会那么容易修建好。
但是民夫的死伤却从来不计入双方战损之中。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张轩甚至查过了,很多人连抚恤都没有。
张轩专门提出厢军。
在张轩看来,所谓的厢军,就是战时的工兵部队,运输部队。非战时的工程兵部队,这样的部队即便是大明其实也有,那就是漕兵。专门用来维护运河的军队,宋代更不要说了。
宋代甚至有专门的厢军经济。相当普遍,这里就不多说了。
张轩不求别的,只求战争能离老百姓远一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办。
罗玉龙对厢兵并不是太在乎,或者说,他对不能直接打仗的军队都不大在乎,他在乎的重点,始终是战兵之上,于是乎问道 “边军与禁军有何不同?” 张轩说道“以臣所想,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大夏所有军队自然是一体的,军中不管是边军还是禁军,不应有所不同。不过是驻扎地的不同。”
13130056635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