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范蠡之能(2/5)
范蠡道:“禀王上,秦国几大粮仓已经无粮,剩余粮食只够大军两月所需,如今能够筹粮只有二法,一则,向百姓提前征税,此法会激起民变,不可取。唯有第二法,臣斗胆,以国府的名义向秦国粮商借粮,秋收便还,可承诺粮商一点三倍的利息。”
“什么?不可?”
“真是荒缪!”
“此法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之举。”
“范蠡这是要毁我秦国根基啊,秦国重农抑商,若按他所言去做,商人会怎么想,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朝廷。”
“诸位大人严重了,此法乃是救国良策,怎会有诸位说的如此不堪。”
“是啊,我认为可行。”
群臣赞同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观望者同样有之。
“王上不可,朝廷若是如此行事,还有何威仪可言,如何让百姓信服,王上三思!”有大臣出来说道。
“王上,臣反对,若是向商人借粮,必会助长商人气焰,这是对我秦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动摇,会给商人传递一个不好的信息——重农抑商是错的。”又有大臣出来反对道。
“启禀王上,臣赞同范尚书的计策,如今当务之急是筹集军粮,以保证供给大军的粮食不断,才是上策。”景田出列说道。
范蠡虽然只是说向商人借粮,其实他已经在挑战秦国的法度,秦国法度从商鞅变法以来逐渐完善,取得的效果日见显着,认可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反对范蠡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而最不能同意这件事的人就是商鞅了,这已经算是在打他脸,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不可能同意,同意就代表他商鞅的变法是错误的,当然这样说太过绝对,但是民间会这样认为的人定然不少。
“敢问李大人,你所谓的朝廷威仪,就是大军无粮,百姓亡国吗?”范蠡向着一位老臣怒问道。
“你,你,你……”
“诸位大人,你们所谓的朝廷威仪就是置秦国危难于不顾吗?在范蠡看来,秦国威仪,百姓敬之,爱之,奉之,方有威仪;百姓厌之,弃之,惧之,何来威仪可言。”范蠡高声说道。
“好好好,好个百姓敬之,爱之,奉之。范尚书的提议孤准了,另外孤要告诉诸位,商君变法的好坏大家有目共睹,秦国百姓是变法的收益者,孤相信我大秦四百万子民的眼睛还没有瞎。”嬴政的声音起,一锤定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