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古国秘录(2/5)
薛宁扒了扒眼镜,一连的咋舌“吕老弟呀,这你可就不懂了,科技发展,经济强国那是一方面,这历史文化也是一方面,说小了是不能忘本,说大了,那就是文化信仰的传承。古人说的好,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作为后来者,前世的错误,我们因该好好学习。还有嘛,历史文物,国家财产。但是价值上,这个戎域古城,其实跟你们说明白点儿,就只是一个泛称,戎域分开来看,戎字取自藏王执政时期的经文载录,而域只是个范围,地域的意思。”
薛宁开了口,我们就不好搭话了,胖子见我不耐烦,急忙向我瞥了瞥嘴,当下,我就明白,这是撞上财主了,薛宁的方面出了钱,关系不在胖子这里,胖子没有法子耍性子,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不好表现出别的,我只能坐在沙发上听薛宁的解释。所谓的戎域古国,的确是个范围指代。据薛宁所说的,当年拉萨解放,重建布达拉宫的时候,工人在布达拉宫中层的一座剥皮房内误打开了一扇暗门。这里要说明一下剥皮房。其实这种拥有实际使用功能的设施在藏地各个权力中心都有,例如古格的藏尸洞,与象雄王朝的剔骨庙。
与巍峨布达拉宫内的剥皮房一样,这类近乎残忍的设施其实都属于密宗的宗教仪式,不谈其他,总之这类地方所代表着的,无不都是神圣诡秘。
当年工人清理开剥皮房内暗门的阻挡,进了暗室,最后就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密宗经书,当然了,工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那时候条件极苦,经书又都是羊皮的,这东西容易引火,没多大几天,经书就给不知情的工人当了引火纸。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羊皮经书几近要被烧完的时候,正好从北京来了一个记者,当时为了拍照片,记者就住在施工的工棚里,碰巧给他看见了最后一张已经烧了一半的经书,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没能给羊皮经书留下来,不过照片,记者是拍了一张。
时间流转,照片的确是在记者回去之后就递交给了专管的考古部门,可惜当时国家正是局势紧张的时候,这东西就给搁置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