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4/5)
12月10日明太宗第五次命明司礼监太监护送古里国、爪哇国、满剌加国、占城国、锡兰国、木骨都束国、溜山国、喃渤里国、卜剌哇国、苏门答剌国、麻林国、剌撒国、忽鲁谟斯国、柯枝国、南巫里国、沙里湾泥国、彭亨国,等国使者以及大明旧港宣慰使司使臣归国。
之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3月20日,明太宗徙封明汉昭亲王朱高煦,于乐安州并令其速往封地就藩,不准久留京师。
5月16日,明司礼监太监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行香在率船队出发,随行中有僧人慧信,明兖州府同知朱真、明泉州卫指挥使唐敬,等将领奉命在柯枝国诏赐国王印章,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ii
而忽鲁谟斯国向大明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则进贡;麒麟(长颈鹿),祖法尔国则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国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国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国、古里国一同进贡;麾里羔兽。
其中宋皇朝末期的泉州提举市舶使蒲寿庚,之侄蒲日和,也与大明船队联系被敕奉前往西洋寻玉玺有功,加封为泉州卫镇抚。
在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大明帝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商人与幕府浪人组成的〈倭寇〉侵扰沿海地区成为一大祸患。朝廷大为震怒下令严防,派遣了明辽东总兵兼中军左都督府左都督广宁侯刘荣,负责专门处理备倭事宜。
他巡视辽东都指挥使司各岛屿,在到达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上,见此地宽广且地处滨海咽喉要道,便筑城堡设烽堠严阵以待倭寇前来。ii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