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关门弟子(3/5)
能言善辩就是不仁了?就是奸邪之人了?诸葛亮还能言善辩、舌战群儒呢,难道诸葛亮就是奸邪之人,是不仁之人吗?
不过李三坚心中明白,圣人之言,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的,圣人的每一句话若辩论起来,几天几夜都说不清楚,要不然这个世上分成了无数的学派,只不过个人的理解不同而已。
“诗词如何了?”良久之后,苏轼问道。
“这”李三坚闻言犹豫的答道“略知一二,请师父指正。”
略知一二?口气还不小苏轼闻言心中暗暗好笑,诗词歌赋没有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沉淀,如何能吟诗作赋?
苏轼刚刚教授了李三坚诗词的一些基本道理,他就会吟诗作赋了?
于是苏轼指着远处的青山说道“以此青山为题,你作首诗如何?”
不就是作诗吗?李三坚心中暗道,李三坚有许多读书的办法,在这个世上还无人知道,比如宋词密码
此数月间,李三坚冥思苦想,终于回忆起了宋词密码,如此吟诗作赋,如探囊取物。
于是李三坚装模作样,走了三步后吟道“涂上青山忆旧游,仙都山水谁能忆?黄酷绿醑迎冬熟,如何水路三千里?”
苏轼闻言大惊失色,目瞪口呆的,怔怔的看着李三坚久久说不出话来。
数月之前,李三坚对吟诗作对是一窍不通,可数月之后,李三坚居然能作出如此诗句,虽此诗还谈不上是什么七言绝句,可仍是很不错了,是个标标准准的藏中诗。
最关键的是三国曹植七步成诗,可李三坚只走了三步
“以此花草为题,五言藏头诗。”苏轼心中是异常疑惑,怀疑是李三坚是不是从哪里抄袭而来的?于是随便指着院中的一些花花草草说道。
“花草杳玲珑,草市迎江货。”这次更快,李三坚几乎不用考虑就作了出来。
“以江水为题,七言藏尾。”苏轼又说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