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国制(3/5)
关于齐王登基的工作,这几年齐国也在暗地里做了不少准备——毕竟大家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而且所有人都盼着这一天,好随着齐王的登基步步高升呢。
实际上,真正给登基工作带来麻烦的,是徐世杨。
比如谈及国号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大齐就挺好,但徐世杨提出历史上齐国从未统一过天下,最多只是个地方性政权。
而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国也是个很没进取心的国家,这些气质与未来国家战略不合,因此反对国家直接称为大齐。
徐世杨的意见是,为了显示本朝与众不同,不会重蹈以前朝代衰落灭亡的覆辙,干脆直接把国号定为“华夏”。
改一字国号为两字,国统直接追溯到民族伊始,暗示这个朝代并非新建,而是继承自民族先贤。
徐世杨的这个要求听起来比较牵强,不过对这个把自己家王朝无限拔高到与民族齐平的称呼,齐王本人还是十分喜欢的。
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新朝国号华夏,年号追溯华夏有明确纪元的共和元年为基准,明年为共和1790年。
以共和为年号也是徐世杨的主意,对内部的解释是这样可以冲淡齐王以臣下谋夺大周皇权的污名——我们是继承先人再造华夏,可不是篡夺大周的皇权。
这一建议最大的支持者还是齐王本人,因为徐世杨私下里暗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不会更改年号,以后对皇帝的称谓,就会简化成共和一世,共和二世、三世、四世……,这样的顺序排列,今后皇帝在称谓上的个性将会被大大压缩,徐睦河这个共和一世无疑将成为史书上最引人瞩目的存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