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韦家庄的工业初起步】(3/5)
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杆。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经历百年的发展后,此时的“铅笔”进入了其自身演变的初级阶段,木制铅笔杆的出现,成为“铅笔”的半成品,市场上主要为此类铅笔杆,使用者需要经过再次削制才能使用。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
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
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
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
直到韦宝所在的后世,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这不是军事工业,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所以三个‘热衷穿越巨’兄弟查找的资料完适用,韦宝也没有经过多大波折,一个早晨就将一大桶料配好。
一部分人制作铅笔芯,他自己琢磨着让铁匠和木匠生产两片式的制作铅笔外壳的木工机械。
这是手动式机械,因为有了火柴厂的摸索发展,这种手动机械已经不是难题,稍微更改尺寸,同样也能使用于制造铅笔。
中午在军工署的食堂随便吃了一碗饭,下午,韦宝便将第一支铅笔,这个时代的第一支铅笔弄出来了。
“除了咱们这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制作铅笔,至少还得一百五十年!”韦宝一边用铅笔书写,一边自信道。
虽然书写的不是很流畅,料搅拌的不均匀,或者是原料配置比例不均匀,但并不影响书写,韦宝已经十分满意了。
“别人就是过两百年,也未必能做出来吧?”过来观看的邓二鲜啧啧称奇,“光是拌料,就用到了好些化学辅料,这些辅料又需要很多化合工艺,别说韦家庄之外,就是我,没有几天功夫,也记不下来这么多步骤。”
韦宝听了邓二鲜的话,微微一笑“不要骄傲。”
“有了这东西,咱们就不愁给那么多人学写字,找墨汁的问题了,否则制作油墨都得好些人手。”王秋雅感叹道。
“不但能省下油墨,还能省去不少纸张,等会试着做橡皮擦!这些笔迹,是能擦掉的,一张纸,可以反复用很多次!”韦宝答道。
“还能擦掉?”
几个妹子像是听天书一般抱着嘴巴,她们‘惊悚的’表情又惹得韦宝一笑。
韦宝找了个木工,让他做主事,负责挑头营建铅笔厂。
那跟着韦宝做事的木工大喜过望,暗忖跟着公子干半天活,便撞了大运了呀,从此自己是主事了吗?惊喜的要给韦总裁跪下磕头,不住道谢。
韦宝呵呵笑着让那人起来,再不让他起来,估计下面就是赌咒发誓,愿效犬马之劳云云了,“你先做着,只是试用期,跟工人们一样,做的不好,随时被人顶替位置。有什么困难和想法,可以随时找工业局的主事反应。”
“是,公子,我这条命不要了,也一定做好!”那人说着,红了眼圈,傻子也知道能负责一个厂子,意味着啥,他的人生,瞬间改变了。
韦宝又交代了他一些基本知识,必然铅笔将来发展了,要有软硬度区分,铅笔铅芯的硬度标志,一般用“h”表示硬质铅笔,“b”表示软质铅笔,“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笔。
再发展,还能试着做彩色铅笔,主要用于画画,等等。
韦宝将知道的一些常识告知,那人拼命记忆,并且用手掌记录。
制备橡皮擦之前,韦宝了解了邓二鲜对塑料的研发状况。
工业原材料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原料和材料两类。
来自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称为材料,如炼钢用的生铁。按其在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凡是构成产品主体的,是主要原材料,如织布中的棉纱;凡在产品的形成中只起辅助作用的,是辅助材料。
韦宝知道,将来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在整个原材料中所占比重将超过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并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是解决原材料问题的主要方向,但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它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日用品和穿着用品等,还不能取代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所需的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
故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在原材料构成中的比重虽有下降趋势,但绝对量仍会继续增长。
不过韦宝现在还不用考虑这些,这是球农业社会时代,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能弄出东西来,获取原料完不是问题。
大明朝廷只对金属制品抓的很严,对油盐粮食这些关系民生,关系国库,关系朝廷税赋的东西抓的很严,其他的东西,是不管的,因为超出了这个时代的人的认知。
从韦宝搞出石油的那一刻起,他知道,最大的派生品,其实不是做柴油、没有和汽油那些,因为他的科技水平还不到大量使用原油产品的程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