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 吴三桂出场】(3/5)
赵克虎觉得,韦宝甚至是山海关这一人杰地灵的地方,千年来生出的精灵人物。
韦宝倒是没有将这段小插曲放在心上,回到海商会馆,自己那专属的一层楼,这里布置的很豪华,虽然没有到奢华的地步,但装修花了上千两纹银,比山海楼的上房大上几十倍,奢豪程度也不相上下。
这里有专门的一个丫鬟负责打扫卫生。
见韦公子来了,福了一福,甜美道“我在门口侍候,公子有事,可以随时叫我。”
韦宝淡然点头。
徐蕊道“知道了,你出去吧。”
王秋雅爱干净,在丫鬟出去之后,又细心的到处检查了一遍,稍微觉得有点灰尘,还得再擦拭一番。
“公子是不是因为刚才的事情有点不高兴?”徐蕊问道。
“没有,这不算什么,人多主意多。”韦宝笑道“大家能畅所欲言,这是好事。”
徐蕊轻轻地嗯了一声,欣喜的觉得,韦公子最出众的地方,便是气量很大。少年之人便很有气度。
韦宝站在窗口,静静的欣赏了一番山海关的景致,心情舒缓了许多,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美滋滋。
王秋雅和徐蕊见公子看风景,也无声的退了出去。她们跟着韦宝时间长了,对于他的生活习惯都很熟悉了。
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横亘北方的山系庇护。
绵延一千余公里长的燕山——阴山山脉,加上东面多山的朝鲜半岛,就是一道完整的屏障。
各朝代的长城虽然路线不一,但是基本都是占据这些山脉的险要而建。
北方的游牧民族很难逾越这些地理上的屏障,进入中原腹地。
当然,事情也并不是这么简单,在群山与渤海之间有一条平坦地带,被称作辽西走廊,这是一条非常适宜骑兵和机械化部队行进的通道,一直延伸到雄伟的山海关。
如果敌人进入了辽西走廊,不仅一下子隔断了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如果要沿着这条走廊继续南下进入华北,也绝非难事。
正是由于险要地利的缺失,山海关的城墙修的格外高大。
因为,天下第一关的厚重城墙背后,实际上是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
明末的辽东战事严重消耗了国力,每年军饷几百万两,且明军在辽东胜少败多,关内又爆发农民起义。
但韦宝觉得大明最好的地方是,始终不曾放弃辽东!
守辽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选择放弃关外,坚守长城?
韦宝喜欢大明这一点。
明末守辽东辽西,就算不是整体,只是小小的局部,也表明了战略和态度。
辽东是骚扰牵制后金的敌后战场,而非明朝抵挡满清入侵的防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