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无题(3/5)
高头大马,重挽马,确实很好,就是耗费太多,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而且——
“或许杂种马更适合大明的气候环境。”皇帝随口提点了一句,也交给了徐光启所主持的农业部去干。
“明年便在辽东大范围试种黑麦和土豆,河南、直隶、陕西等地进行种植试验。”皇帝沉吟着说道“陈子龙不错,还派他去辽东吧!”
辽东经历战乱,百业待兴,特别是农业,至少要有一年的恢复期,才有可能成为明军向北大步拓展的粮食物资基地。
明年的春耕更是事关重大,不仅要发动辽民,官兵也要动手耕种,将耕种面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人多地少,在辽东是不存在的。所以,皇帝才特意交代前线将领,对于解放的辽民,要好生照顾。
多活一个青壮,明年就能多耕种几十亩土地,再往后呢,产生的效益绝不是暂时拔调出来的那点粮食可比的。
如果黑麦在辽东种植成功,缓上一年两年,皇帝还准备启动移民工程。首先是直隶、山东的无地、少地的百姓,拉开东北大开发的序幕。
只有辽东成为可靠的物资基地,明军向北拓展疆域的脚步才会坚实而不停歇。
“微臣已经组织数十名农业专家,由陈子龙带队,年后便赶赴辽东,准备春耕事宜。”徐光启犹豫了一下,又说道“不知辽东官府如何设置,他们若能配合,春耕大事会顺遂许多。”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辽东官员朕已有草案,陈子龙暂授辽东左参政,提督劝农。”
明代在地方农政官职的设置上,省一级有布政使负责管理民政与财政事务,又设有左右参政、参议为副官,人数不定,且往往因事而设。
如宣德年间,浙江布政司即奏请增设参议四员,其两员于温台诸府督理农务功。又孝宗弘治八年,于山东设参政一员,“提督劝农,兼管水利”。
陈子龙得左参政一职,就不只是农业部的专业官僚,而是有了职权的政务官员。
“微臣代陈子龙谢万岁赏拔之恩。”徐光启起身施礼谢恩。
皇帝笑了笑,伸手虚抬一下,说道“辽东久经战乱,百废待兴,农耕更是根本,让陈子龙好生去做。”
停顿了一下,皇帝又说道“农业部不仅要关注辽东,北方各地也要顾及。大灾害来临,北方受灾最重,不可轻忽。”
“万岁放心,微臣已有安排,奏疏已呈上,请万岁拔冗御览。”
皇帝笑了笑,说道“徐卿办事,朕放心。嗯,没有别的事情,徐卿可告退。”
徐光启施礼告退,出了大殿,长出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