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阿济格出战(2/5)
建奴选择撤退,是想保存实力,在接下来的海州卫攻防战中有所建树,能够继续牵制我军攻打城池。
熊廷弼判断出了建奴的意图,嘴角动了动,似是冷笑。
…………………
吃一堑,长一智。
海城河的一场战斗,可以说是岳讬的明智选择。
从中也可以看出,建奴的实力在几年的时间里不升反降,作战时有了瞻前顾后、缩手缩脚的思维。
但对于某些建奴将领来说,却没有岳讬这样的战场经验。或者说,他们还停留在之前对明军的认知,战术打法也固化而没有改变。
围绕着辽南的海州和辽东的建州,正是目前敌我双方交战的两大战场。
岳讬遭到小挫,适时撤退,并没有伤筋动骨;而阿济格,这个年轻的小子,却没有岳讬那般的阅历和经验,更没有那份沉稳和忍耐。
人生的经历不同,处理问题的想法和作法也不相同。
阿济格不仅年轻气盛,更是新领正白旗。尽管努尔哈赤的安排没人敢反对,但阿济格也能感觉到正白旗的高级将领对自己未必心服。
谁让他是四小贝勒呢,出道晚。无论是军功,还是资历,都比四大贝勒差了许多。
所以,他需要用军功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担任旗主并不是因为父汗的宠爱。并由此来夺得正白旗的军心,让那些自恃功劳大、资历高的将领们服膺。
尽管建功心切,但阿济格也没有鲁莽。在毛承禄所部偷袭建州北部,毛文龙率大军稳健推进的时候,他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在等待战机。
与辽南的形势相似,两军之间的太子河是屏障,也是天然的分隔线。从阿济格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不愿渡河南攻明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