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我真是大昏君

第九十六章 江南商会,少英院(2/5)

目录

大明很奇葩,太特么奇葩了,朱由校看到这些数据资料,越来越觉得是这样。

收个税吧,还能越收越亏本,这也太扯了吧?

原因何在呢,是商业不发达,还是商贾不走陆路、水路,改成航空运输了?

当然都不是,明朝中后期的商业很发达,行商贩货的也很多,但关键却是在收税的人,以及免税的群体。

举个最简单,或者说有些荒谬的例子。

万历三十七年,山西汾阳县的商税是六千六百多两,相当不错的数字;而万历六年,浙江金华县的商税却不足七两,跟没收是一个样。

抛开年代的差别,就可以看出在大明地区间的商税征收的不平衡。发达繁荣的地区,商税反而更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

除了征税设卡的滞后,更主要的还是官员对于征收商税的懈怠,甚至是抵触。

正德年间的何逊在管理沙市税课使司时,一旦完成定额,他就减少对商贾的抽税;

嘉靖朝的邵经邦接任何逊之职后,在三个月内完成定额,余下的本年数月时间便启关任商贾往来。

同样是嘉靖朝的杨乔时,榷税杭州时,令木商自署收入入进行税收评估。

这特么的就是在史书上被大赞特赞的名臣,慷国家之慨为自己沽名钓誉,估计也没少收商贾的好处。否则,怎么会如此贴心的为商贾集团谋取利益?

如果按照这三位“名臣”的收税标准,别说三十税一了,就是一百税一也达不到啊!至于定额,不过是比以往相比能看得过去的数字。

杨乔时这个大混蛋就更过分了,领着国家的俸禄去征税,你让商人们看着给。做慈善,还是打发要饭的呢?

所以,税率很低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能真正落实地征收,收入也肯定比现在要高得多。

当然,既然要改革,朱由校就准备一步到位。尽管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路总要走下去,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总不会变得更坏就是。

而江南商会的人肯定不会明白皇帝的深远考虑,他们觉得加税是肯定的,皇帝需要钱嘛!

不管是掠夺,还是压榨,只要不是敲骨吸髓,只要还有赚头,也只能忍下去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神武仙踪 最强药王 樱花落尽念离别 魔法种族大穿越 妖血筑龙城 位面界皇 窃阴命 邪王独宠:修真废材妃 戏游盛唐 斗罗大陆之我弟是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