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整顿百济留守军(2/5)
不过没人在意,己方将军认为,这是面子工程。现场除刘仁轨,其余军事骨干,都是他的朋友,都了解他的脾气。特别是刘仁愿,与他是忘年交,打心里看得起他。
刘仁愿安排部下,与熊津兵一起,搬运船上辎重。然后带着众人,前往中军大帐,准备接风洗尘。武康与金法敏,共同坐在主位,继续热情攀谈。
在太庙大典之前,老师苏定方来访,师徒俩促膝长谈。对新罗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对百济的局势,也有最新了解。自从主力撤退,仁愿部陷入苦战,打击叛军的重担,落在新罗人身上。
定方言辞凿凿,没有新罗帮忙,就算能灭百济,也没能力镇守。守军孤立无援,粮食辎重不足,最多坚持半年,就要撤出百济。前段时间的胜利,新罗都是主力,所以对于他们,必须客客气气。
长时间的攀谈,武康突然感觉,此刻大唐新罗,已经貌合神离,已有矛盾种子。心思电转之间,结合老师的话,很快找出原因。新罗和百济,向来是世仇,他垂涎百济故土。
唐朝灭亡百济,设五个都督府,任用扶余隆为首的,百济归顺人员,为羁縻州长官。新罗骨鲠在喉,对大唐很不满,却碍于大唐强大,只能选择隐忍。
此刻在北方,高句丽虎视眈眈,是唐罗共同的敌人。所以新罗国,只能放下龌龊,暂时精诚合作。苏定方曾断言,等灭了高句丽,大唐新罗之间,肯定爆发战争。
武康深以为然,史书如此记载唐灭高句丽后,两国开始战争,史称唐罗战争。新罗煽动百济遗民,再开复国运动,再与大唐为敌。可惜那个时候,府兵已经衰落,战争结果不好。
对于唐军来说,战线拉的太长,补给很难跟上。外加吐蕃犯便,大唐无可奈何,最终退出百济。就是他金法敏,把大唐的势力,逐出朝鲜半岛。武康甚至以为,大唐出兵半岛,耗费无数资源,是给新罗做嫁衣。
不过都是后话,武康懒得多想,众人吃饱喝足,召开军事回忆。从中午到晚上,大概确定策略,各自休养生息。此刻正值腊月,天气异常寒冷,不适合军事行动。
武康初来乍到,首先要稳局面,安抚卫士军心。另外新年将至,卫士无心出征,只能养精蓄锐。通过此次会议,详细听取汇报,也大概掌握了,叛军基本情报。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福信争权,两人势如水火,都在警惕对方。内讧愈演愈烈,外加上次惨败,也没能力出击。他们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加林城,西南的周留城。
加林城是大要塞,水陆交通要道,地势易守难攻。城墙高大坚固,守卫异常森严,是叛军的粮仓。周留城却是敌巢,叛军的大头目,诸如伪王扶余丰,大将鬼室福信,都集聚在那里。
武康根据舆图,结合脑中记忆,确定地理位置。重镇加林城,在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林川面郡。而敌巢周留城,其大概位置在,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旧韩山邑。
等到会议结束,新罗申请班师,军粮已经不多,战争打不起来,留在这里无用。武康表示支持,与众骨干商议,同意他们撤退。然后双方约定,来年六月上旬,携手打击叛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