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后(3/5)
思考同样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必须记住前面的认知,才可以进行后面的推演,否则就是瞬时感觉态了,这一刻这个感觉,下一刻下个感觉,也就是说有些人觉的记忆太累了,不想做任何记忆,已经用记忆去思考的过程,这样的人就呈现出感觉瞬时态。而不想思考的原因,可能是记忆太多东西,伤到自己,太累了,痛苦,不快乐,这些都会阻止思考的进行。
徐岚月有自己的童年,也有自己的童年玩伴,刚开始是很野的那种,根本不会在一个小区域里面呆着,总是跑出去玩,外面有很多可以玩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构建的存在物也很多,而且又可以去抓吃的,采集吃的物品,没有法律,规则让他们知道这些是别人的,不能拿,家里人也偶尔说说,但是没有什么用,照样还是这样,没有强制束缚。
当时的徐岚月是没有认知恐惧存在的,是非也是一种认知恐惧,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从而不去做,这就是一种认知恐惧,对于有序的世界,认知恐惧是好的,但是对于其他一些状况,认知恐惧会让人不敢做事情,不敢去认知这个世界。认知恐惧定义是对什么事情有了认知,从而不去做一些事情。
因此年龄越大,认知带来的恐惧越多,越不敢去做事情,想要突破这种认知恐惧,必须有更多的认知,就像现在认识到这些事情,那解决方式就了解了,不再认知恐惧,对好的主动去遵守,主动去战胜一些认知恐惧,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就像去认知这个世界,而不是不敢去认知这个世界。
也没有做什么特别坏的事情,在农村,也就是将别人家种的果子吃了,将一些网里面的鱼拿回家了,破坏了别人家的稻田什么的,被抓住也有,都被送回家好好进行了教育,反正后面是否父母赔偿了,这都是不清楚的,下次徐岚月还是做同样的事情,就这样成长着。
在学校学的认知,有些可能记住了,更多的都已经随着放下就不清楚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考试,考完就算是完成了,并没有记住些什么,记忆力好的孩子考的好,徐岚月没有这天赋,他也不怎么努力,他对这些不感兴趣,更喜欢在自然中玩,他和别人也很少交往,自然确实更吸引着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