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16章 寒门豪门(2/5)

目录

“小侄多谢师叔称赞。”

李显穆感叹道:“我看到你们这些有天赋的后生,便心中欣喜。

这些年心学渐渐在民间生根发芽,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士子进入朝廷,我这个心学领袖,在朝堂上终究不是无源之水了。”

民间有句老话——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礼记里面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又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一说。

父母子女间如此,师生、党派间亦是如此,心学要发展,李显穆高居朝堂之上,固然威风八面,可没有足够强势的后继者,日后必然人亡政息。

王肃、于谦三人听到李显穆的感慨,心中皆是忍不住激动。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很在乎继承人,也就是最古老的血统贵族时代,政治资源自然是传承给嫡长子。

后来变法不再能继承官职后,政治资源的传承大部分依旧在家族之中,比如门阀贵族时代,但在家族之外,也有了将政治资源传承给弟子的例子。

到了科举大兴,门阀贵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传承给子嗣的反而少了,因为科举太难了,不是真正的天才,根本就考不上。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官场潜规则,一甲和二甲前几名,可以进翰林院,当庶吉士,不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就入不了内阁,甚至当六部尚书的概率都低了很多。

很多人会认为,这样会导致民间有许多真正有实干的人才遗漏,且削弱了皇帝选择阁臣、大臣的范围,是文官集团削弱皇权的举动。

但其实恰恰相反,这条潜规则是明朝皇帝默许,甚至在暗地里推动的,因为这条规则相当于在提高高级官员的天赋准入门槛,会极强的稳固皇权。

在这条规则下,如果一个尚书家族、内阁家族想要维持家族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每一代都有人天资绝伦,能够考取一甲、二甲前几名这样的好成绩。

一旦考不了好名次,所谓的尚书家族在领头人致仕、死亡的时候,立刻就会跌落阶级,沦落府级别的二流家族。

比如松江府的徐阶徐阁老。

他甚至还有个首辅弟子,也依旧跌落了阶级,被海瑞搞得灰头土脸,颜面全无。

而大多数人都知道政治讲究派系。

一个巨头的倒下,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牵连着一大批人,比如张居正倒下了,接近着倒下了三个尚书、至于侍郎、巡抚、布政使、知府等高级官员,数不胜数,武将中戚继光等一大批都被撤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小叙新书 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 印度神话:这个诅咒太棒了 乖徒儿下山去吧,你师姐倾国倾城 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 西游:修仙从逃出破庙开始 综影视:在主角团里当主角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远山破阵曲 真君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