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一晃三年(一)(5/5)
临近过年,会野府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店铺悬挂着喜庆的灯笼,伙计高声地招揽客人,天南海北的商贩汇聚而来,趁着过年赚上一笔。三年时间,各州前来化州谋生计的百姓超过百万,会野府的人口从三十万人口暴露增到六十万,原来的府城变得拥挤不堪。
建武二年,安西都护府移镇化州,江安义和方仕书与杨祥亮议定,在会野府西三十里处通桥镇扩建了一座小军镇,专门作为安西都护府的衙门和官邸所在。通桥军镇居于玛台军镇和会野府之间,三十里的距离,骑马小半个时辰就能到,杨祥亮想着既然已经没有了政务管辖权,与府衙挤在一起诸多不便,争取了二十万两移军费后欣然同意。
会野府扩建已经纳入府衙议程,在江安义的建议下,将大综买卖的商铺迁到城北边市附近,又在西门外兴建集市,东面和南面开始平整土地搭建房屋容纳涌入的百姓住房所需。化州的屯军已经高达七万,每年收获的粮食除了一半供应大军所需外,还有近百万石流于市面,原本缺粮的化州成为产粮大户,粮价一降再降。江安义怕粮贱伤农,与方别驾商议后决定官府以二十文一斗的价格敞开收粮,保障种粮百姓的利益,将收来的粮除了供应县学、府学和书院外,鼓励各县建立义仓,以备荒年。
粮价不及种瓜果养牛羊划算,老百姓自觉地将新垦的荒地种上瓜果,栽培料草,随着黔州蔗糖源源不断地涌进内地,蜜水果的价格大降,每罐价格维持在一两左右。百工科新研制出牛、羊肉罐、织毯技术等,让化州各行业都缺人手,工价高得让人眼红,并州、孟州、青州、雷州甚至有不远千里前来化州务工的百姓。
人流带来了百业的兴旺发达,身为会野府的官吏衙役,虽然有点累,但个个精气神都十足。大伙都知道,照这样下去不用几年化州就会升为中州了,州府的等级高了,上至刺史下至胥吏,众人水涨船高官阶也要上升,同时官员的职数也相应增长了,未入流的胥吏说不定也能顺利晋级为九品的小官。
在化州做胥吏可是件美差,不单仕途上有希望,年节的福利更是一年比一年多,普通的衙役除去薪俸外一年也不会少于二十两收入,这么好的待遇就连乡间教私塾的秀才也比不上,难怪府衙一有风声招人,前来应聘的秀才便络绎不绝,再没有人嫌衙门胥吏的名声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