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全球战国

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1/5)

目录

和马士英的谈话,让朱由栋觉得心情很舒畅。

从他出任监国起,方从哲、温体仁、袁可立先后辅政——这些人,都经历过万历中期,国家入不敷出,财政频临崩溃的窘境。所以他们本能的不喜欢欠债,在朝廷的财政政策上,说得好听是稳健,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过度保守。

但是马士英就不同了。他出仕的时候,大明的财政已经彻底扭转过来了。在官员、士兵的薪俸都大幅提升的同时,还每年都有盈余。所以,从未体会过入不敷出之苦的马士英,在国家资金紧张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要压缩支出,反而是考虑举债发展。

诶,这才符合朱由栋内心的要求嘛作为21世纪的diaosi,身上没个几十百来万的购房贷款,这像话嘛?举债发展,在他看来,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总之,在中欧之间持续了三年多的大战后,损失惨重的双方都需要暂时停下来调整、喘息一下。菲利普这边,是政治上进一步加强集权,让欧盟内各国的独立性持续减弱。经济上则是趁着拿下印度,控制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后与大明进行切割,以图扭转既往多年贸易逆差。至于军事上,虽然宣传的调子喊得很凶,但那只是为了在政治上收权做配合而已——真正的军事行动,不过是五年造舰计划,以及派出十个卡斯蒂师去美洲而已。再次发动大军远征东方?那得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而大明这边,政治上倒是不用做太多宗藩体系仍然是稳固的。经济方面,面对印度大市场的丢失和欧洲贸易的断绝,则是把目光转回国内,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渡过难关——大明目前控制的人口仍然是三大集团里最多的,只要内需能够提升,要熬过这几年也不成问题。至于在军事上,除了也开始五年造舰计划外,也就派出三个师去了美洲。

大明和欧洲是如此了。那么,还有一位穿越者,奥斯曼的易普拉欣,在干什么呢?

1642年4月20日,星月教圣忌日,在巴格达与逊尼、什叶两大派的诸多伊玛目一起吟诵了整晚的经典后。21日清晨,易普拉欣通过刚刚通车的巴(格达)科(威特)铁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科威特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天道图书馆 美女上司的贴身兵王 女总裁的超级保镖 好莱坞往事 龙魂战神 三国末世录 牟明 神祇 游戏娱乐帝国 熊霸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