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2/5)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塞尔柱帝国分崩离析,整个近东混战不休的乱世,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能打动人心了。
总之,靠着撒币战术,奥斯曼人很快就在诸多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塞尔柱的继承者。
帝国成立后,艾克自然成了帝国的通用货币。在帝国初期,奥斯曼人处于高速扩张期,天天打仗,这钱自然不够用。于是苏丹们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往艾克银币里面渗铜、加锡,艾克的信誉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眼看国家信用就要破产,这时候(15世纪),以西班牙为首的欧洲诸国却开始‘排犹’。奥斯曼人张开双臂,热烈的拥抱了在欧洲被驱逐的大量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的到来,给帝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教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的‘外资’。钱包鼓起来的苏丹,终于不用往艾克里面添加杂质了。币值重新稳定的艾克,成了近东、中东的通用货币。奥斯曼的国势也再一次蒸蒸日上。
不过这样的好局面到了大航海时代就戛然而止商路从波斯湾—地中海一线转移到了大西洋。以前吃商税吃得满嘴流油的奥斯曼国库迅速的干瘪了下去。缺钱了的苏丹们又开始往艾克里面加料——但是这时候,西班牙从美洲获得了大量的白银,铸造出含银量极高的双柱、里尔等银币。两相冲击之下,艾克的信用彻底破产了。从17世纪初期开始,奥斯曼帝国紧邻欧洲的部分,都逐渐的将西班牙的双柱作为通用货币了。
一个大国,使用别国的货币为本国的一般等价物。由此带来的危险有多大,自然是不用赘述的。所以易普拉欣上位后,作为一个理科生,却不得不硬着头皮重建本国的货币信用。
由于艾克的名声实在太差,易普拉欣刚接任大维齐的时候,不得已颁布了一条经济法令本国货币与威尼斯银行发行的杜卡特金币挂钩——这种金币以铸造精美、纯度极高、币值稳定而享誉欧洲和地中海沿岸,而且当时威尼斯还是独立的共和国。所以,本国货币与杜卡特挂钩,虽然是不得已为止,但总比国内广泛使用双柱要强得多。
1624—1626年欧盟第一次大规模对外用兵的结果,是奥斯曼没有死,威尼斯共和国却不复存在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人却接手了威尼斯银行在本土外的诸多人才和技术。杜卡特金币的铸造,从威尼斯转移到了伊斯坦布尔。
在有了恒定的高价值货币铸造技术后,随着易普拉欣拿出了塑料产品,以及禄存星的加成。奥斯曼的经济才开始迅速的恢复了起来易普拉欣刚刚颁布艾克与杜卡特挂钩的时候,200艾克才值一枚杜卡特。但是到了现在,85艾克就等同一枚杜卡特了艾克的含银量重新上来了,这充分说明了大量的财富在流入奥斯曼。
至于说财富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嘛,这个,限于菲利普的威胁,易普拉欣对欧洲市场虽然留着口水,但也不敢在那里过分倾销。所以,这外来的财富,主要是来自于波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