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飞元真君万寿堂(十四)(1/5)
严嵩道:“这些你在参劾奏疏之中已经有所写明,罪员俞大猷,王大人所说是否属实,赵文华大人究竟是怎么死的?为何胡宗宪和戚继光的军报中也没有相关提及呢?
若是当真查明是你杀害了钦使监军,那你的拥兵自重和通倭之罪也会一并坐实,不过这些旁支末节到时追究与否都不重要了,夷族灭门已是板上钉钉!
你可要想好了再回答。”
听完王本固这番话,俞大猷才终于知道了赵文华之死的前因后果,想来那名证人亲兵的口述大概就是把俞长生的所作所为全部换成了俞大猷,如此也能解释的通为何援军迟迟不到,而王本固所说赵文华和长生各自的行为也的确像是他们的作风。
但是现在俞大猷依然不清楚更为详细的情况、无法直接自清辩解,况且他也不知道到底俞长生还有什么别的准备,他只怕一句话说错便会满盘皆输,此刻后发制人不失为明智之举,俞大猷缓缓道:“阁老,王大人所说俱是转述旁人的检举描述,既然证人声称自己是现场的亲历者,何不请证人上堂,也好当面对质。”
严嵩与徐阶陆炳左右商议之后、同意了俞大猷的请求,严嵩道:“带证人上堂!”
不一会,那证人便被两位东厂番子带到了万寿堂内,俞长生仔细一看那人十分眼熟、果然便是那名在牢内消失不见的赵文华亲兵,看来这证人确实是现场亲历者,难怪被保护得如此严密。
严嵩道:“堂下证人,可是东南总督监军、工部尚书赵文华的亲兵护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