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还钱(2/5)
而同样是在十六日这一天,国家审计署成立的当天便依照圣旨派了一支审计组进入户部清查账目。
要说杜若的确是个干吏,他在六部混迹了大半辈子,尤其在户部的时间最长,至少在做账方面手段叠出,严丝合缝,就算是与账目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资深老吏都看不出半点破绽。
可是杜若没想到他面对的不是传统的官吏,而是一群精通现代财务和审计制度,对各种欺上瞒下的花样了如指掌的专业团队。
仅仅半天时间,杜若自以为“固若金汤”的账本便被审计组查得千疮百孔,更可怕的是审计组所用的手段还是杜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说是令他大跌眼镜也不为过。
其实除了运用现代财务和审计方法来核对账目之外,审计组能那么快查出问题,和徐锐也密不可分。
打从回到长兴城开始,徐锐便明白户部是辽王集团最坚固的大本营,早就针对着做了很多工作,早已掌握那些可能出问题的软肋。
可以说审计组进驻户部本就是带着任务去的,目标十分明确,效率自然就高得吓人。
到十六日下午,杜若千般掩藏的那一亿多两拆借款已被疯狂攻城掠地的审计组挖了出来。
一开始对这笔下落不明的巨额拆借款杜若却并不十分担心,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借口,民间放贷,为充盈国库尽一份力。
虽说自打帝国央行成立之后,宏威皇帝便下过旨意,要求户部将所有白银存入央行,作为准备金,一切贷款业务交由央行进行,杜若的这个理由本身便是违规的。
但圣旨并未严令户部不得向民间借贷,杜若打出充盈国库的旗号,虽然违规,却也出于公心,为国取利,在一众文官集团的摇旗呐喊之下很难被有心人做文章。
更何况如今纸币成了一堆废纸,就像他对辽王说得那样,一亿多两银票的窟窿,他想要填上不过是信手拈来之事。
之所以没有及时填补窟窿,一方面是审计组速度太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资金进出必然会留下痕迹,精明的杜若不愿画蛇添足,让徐锐找到其他破绽。
事情果然如杜若所料,拆借款才被查出来,立刻便有大量文官上书为户部喊冤,说是眼下长兴经济混乱,全是新成立的商务部捅出的篓子,审计署不查商务部,却查户部,着实寒了人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