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小跟班(2/5)
当然,也不是所有土地在岭上的农人都会选择养牲畜,赵一凡的父亲就是鲜明的代表。他说他家的地在岭上,但是被承包出去了,不长粮食,很便宜,反正他家也不指望着种地。赵一凡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木工,跟宋向文的小舅是同一个师傅。原来宋向文没出生的时候,两个人还经常一起跟着师傅或者自己出去接活,靠着给别人家打家具为生。后来打家具不流行了,人们开始习惯于去家具城买家具了,很多的木工都闲了下来,没什么活干了,都得另想办法,或是转型,或者艰难维持生计。刘亮选择了转型,他去学了装修,慢慢地上手了,就放下了木工的活。赵一凡的爸爸却没这么做,男人不想学别的技术了,学习对于他来说,可能是太难了,他就想用这个好不容易学会的技术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家里人。男人开始自己打家具,自己到大集上卖。
农村人买家具,放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实惠和实用。一张凳子,能容得下一个屁股,坐不坏,那就是好凳子,别扯别的什么人体工学设计,又是什么能够旋转能够后躺,这些对于农村人来说都是虚的,没什么意思,买了就白花冤枉钱。赵一凡的爸爸也不会这样的新款式,他就会传统的四脚凳,会衣橱,会床头柜、饭桌、柜子。没想到,还真是让他误打误撞给做成了,去家具城买家具刚刚兴起来,村子里的人不怎么能接受,但是木工又不多,被那些工厂流水线的家具便宜的价格欺负怕了,跑的跑走的走。突然,大集上出现了一个卖家具的老板,都是手工打造的,涂上了油漆锃光瓦亮贼好看。而且,老板家就在附近的村子,知根知底,他怎么敢骗人,跑得了和尚他可跑不了庙,价格呢,也还行,虽说比家具城那些贵点吧,但是他的家具用料都是透明公开的。电视上每天播放着甲醛危害,肯定都是那些无良商家的家具上面带着的,他不敢,他没这个胆子。
继续阅读
卖的多了,男人挣了些钱,自己在村子里买了片地,建起来了自己的厂子,雇了工人,每天在大院子里叮叮当当的打家具。一车车的木头运进村子,一车车的家具运出村子,一张张的钞票进了男人的口袋里,他算是发达了。
赵一凡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长大的,从小到大家里不缺吃不缺喝,就是缺少了些爸妈的陪伴。上了小学爸妈也是忙,给他留下生活费就顾着生意去了,每周都要出门,去别的地方谈谈生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