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告罪书(4/5)
死人的话,似乎总是更可信一些。
这些虽然都算不得铁证,荣王有得是说辞可以开脱反驳,但在他开口否认之前,此事注定要在洛阳城中引起一番轰动。
世人无从得知的是,这封由李复亲手抄写的《告罪书》,实则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钱甚钱先生在背后“捉刀”而成。
虽说其上并未展露太多文采,并结合了范阳王李复的性情笔风写就,但胜在足够简洁深刻,便于传播,措辞很能够引起舆论共鸣。
在常岁宁看来,论起这方面的功底造诣,骆先生目下是没有对手的。
果然,短短一日间,这封《告罪书》便被诸多洛阳文人相互传抄。
这时,常岁宁托崔琅办了一件事,请了崔琅那位“不如速死叔”——崔秉,就此事作了一篇文章。
崔秉凭借着一篇篇《不如速死赋》,在洛阳城中已颇具声名,并拥有了一批忠诚的拥趸,这些人普遍具有同一个特点:多是对时局失望透顶之人。
崔秉这篇暗讽荣王李隐欺世盗名的文章刚传开,很快便得到了这群文人们的附和。
以洛阳城为中心,四下对荣王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而此时,常岁宁收复洛阳的捷报,已经快马传至了京中。
朝廷上下喜出望外,人心迎来了久违的振奋。
太子更是在早朝之上直接喜极而泣,双眼冒着泪光,连声称赞:“此一战,常节使居功甚伟!实乃我大盛之福!”
洛阳城竟然被收回来了——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常节使却活生生地办到了!
太子一时上头,口中对常岁宁的夸赞之辞源源不绝地喷涌而出,他甚至从来都不曾在早朝上说过这样多的话。
但不知为何,附和的官员却不如他想象中那样多,原本大喜的气氛,也渐渐添了一缕他看不太懂的凝重。
很擅长察言观色的太子留意到,这份凝重之气,甚至出现在了马相的眼中。
百官间,不时有人交换着眼神,眼底都算不上安定。
洛阳被收复,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这封捷报,是由洛阳宫苑的宦官传回,而立下此功的常岁宁未曾有半字传回京中。
如此紧要的战事,如此值得被重赏的奇功,身为主帅必当要详尽地写一封奏报传回,才算合乎规矩……更何况,常岁宁直接做主在洛阳处决了范阳王父子,未曾经过朝廷。
不免又有官员想到,当初常岁宁护下汴州,事后也未曾传报朝廷。
除此外,朝中也已经太久没有见到过来自常岁宁的任何文书了。
这其中流露出的无声傲慢,让他们实在无法忽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