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 新机器,你有2个小时的时间熟悉(月票28000加更×56)(2/5)
下支架,是能想象的。很多个案报道里论述了马方综合征的象鼻子手术,有的医生要直视下把支架下进去,撑开主动脉。
可是郑老板要直视+介入联合下支架?这么做有意义么?
这是一个疑问,老贺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问出来。
手术太大,术前知道越多的情况,术中就能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
“富贵儿,你给我讲讲,郑老板为什么不直视下下支架?”
“都跟你说了,夹层的位置太长,总不能把患者的主动脉切好多小口吧。”鲁道夫·瓦格纳教授道:“再说,就算是这么做,哪有我亲手下支架更快、更好。差距,至少有几个毫米!”
老贺心里凛然。
手术竟然这么难么?
一般医生拒绝吃线,要是有可能的情况下,都不会下意识的避免带线做手术。
郑老板也是如此,他绝对不会为了炫手技而把手术变的更麻烦。
就像是上次瓣膜肿瘤的手术一样,郑老板预备了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方式,但却没用。
而这次,他竟然要带线操作,就为了术中支架少几个毫米的间隙。
这种对精准度的要求,意味着患者病情极重,手术要很精密,术中的容错率极低。
要是这样的话,自己的水平能不能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