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木兰围场(4/5)
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dài尽。
重新恢复
全国解放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辽阔的蒙古草原,焕发出青春魅力。满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游客。田纪云同志曾赞此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增强,来这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已达250万人次。
设围原因
木兰围场优越的先天地理环境使清帝选中这里为皇家狩猎场。
地理位置
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近京师,右接察哈尔,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在这里设置围场可以就近接见、宴请、赏赉lài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并编班行围,这也是抵御沙俄侵扰,防止少数民族分裂的战略方针。
木兰围场
与此同时,王公大臣经皇帝批准可随赴木兰处理政务,皇帝“驻营莅政,接见臣下,一如宫中”。
生态优越
清初,这里是蒙古王公的游牧之地,林木葱郁,水草丰沛,动物繁多,野鹿成群,老虎、麋鹿和其它野兽不计其数。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经在这里射死豺狼虎豹不计其数,最多时一日内射死兔子三百一十八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地形条件
木兰围场高山、草原、峡谷、丘陵都有,为八旗将士和皇子皇孙借行围之名训练骑射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当时的行围打猎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现在的“野营拉练”。
围场风光
广袤草原
木兰围场被广袤的草原所环抱。绿茵如毡,坦荡无际,风吹草低见牛羊成群。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与草原、羊群相融相连。间或传来骏马的嘶鸣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木兰围场骏马蓝天
连绵山丘
木兰围场周边的坝下为冀北山地,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坝上为蒙古高原南麓,中部山势低矮浑圆,丘陵起伏,有如波浪翻滚,西部沙丘绵延,起伏跌宕,雄浑壮美。旅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领略到山地、高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有风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