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

第11章 血战梅硐城之征丁(3/5)

目录

继续阅读!

伍思成暗自表情一松,如果朱雀军不去操办此事,最后一定会落到长宁官府衙门的头上,也就是要本监州来行。

这大宋一向采用的是募兵制,三百余年间,几乎就没有强行征发青壮为军卒的事,而蒙元在南方,因接收了原来的宋军,也基本不需要增加兵员,因此,征发民间青壮入伍的事,是极少有的。

无论官家还是民间,都对征发卒伍有些讳莫如深,认为这是不道德、不讲道义的行为。现在王江与谭如晓主动承下此事,自己就不用多操心了,虽说朱雀军与官府同在一处屋檐下,但这做恶人的事,如果武夫们能接下来,官府就不用去唱黑脸了。

正愁眉苦脸的李芗泉赶紧将二人扶起:“很好,那快去吧,注意,所调壮丁皆不得印字,并且承诺战后即可返家。不过王大哥,你先前说的也提醒了我,伍大人,有劳替朱雀军准备些银两,我们派了壮丁,就当是雇佣吧。”

原本协守城防的二百余青壮,以望湘村、庙山镇、梅岭堡的民众居多,他们基本属于自发性质,占民众的百分比其实还是少数。现在朱雀军派丁,则是家家户户的强制执行,不得不说,这便有些怨声载道了。

有宋一代,对民间言论的管控基本不做太多干涉,缘自朝廷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极为不智的事,就是皇帝与大臣议事,如果臣工们认为皇帝的命令违反了制度与道德、伦常,臣工们也会当面指出,甚至指责皇帝的不是。

当年仁宗在位时,想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权御史中丞包拯极力反对,和皇帝直接脸红肚子粗的面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高潮时,包拯在仁宗面前义愤填膺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仁宗一脸。仁宗尴尬至极又窝火,拂袖而去。回宫后张贵妃问消息,仁宗冲她发了一通脾气:“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史乎!”

结果还是仁宗皇帝让步,不得不答应后妃之家不得任两府的要求。

对言论的管控,朝廷就是这样,官府亦如此,民间更如此。

现在,朱雀军要征发壮丁的作法,果然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征发青壮前还异口同声的同仇敌忾,要“打败鞑子”,反正只要自己平平安安,动动嘴巴子支援又不会少块肉,或者哪怕是别家出人,只要不动自家,也没问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宇文东方之双龙镇 存款百亿,爸妈还以为我在做牛马 飘渺末世录 疯狂六皇子:惹怒别人就变强 穿越水浒的医者 重生七零:与兵王亲爹的邂逅 快穿娇宠:获得大佬宠爱易如反掌 你们一个都别想重生 云舒修仙传 女鬼把我救回家,开口就喊我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