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分化、瓦解与拉拢(2/5)
其实不单单是德州青壮眼红,便是原翼州军,又何尝不眼红呢?翼州纵然富庶,但绝大部分普通士卒,也就是勉强过得去罢了,甲士们还好一点,府兵们,照样也不过是求一温饱而已。一年到头,上交完了赋税,粮食还够一家人吃不用借贷,对于他们来说,这便是天堂般的日子。比起其它州郡来说,他们已经很幸福了。
但到了武邑,才发现,原来日子可不仅仅是求一个温饱而已,还可以过得如此有滋有味。有了武邑军兵作对照,人人便都有了他可以,我自然也可以的想法。
武邑人先富起来,不过是托了小公子的潜邸在这里罢了。现在自己也是小公子的部属了,那小公子自然会一视同仁,只要立下功劳,自然就会有所得。
其实武邑的日子猛然之间好了起来,战争所得固然占了其中最大的份额,但李泽在武邑,信都等地施行的各项政策也不可或缺,以土地为基准的税赋政策,三三制的租佃政策,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以及对于物价的强力调控,都是武邑信都腾飞的原因之一,只不过这些政策都被战争的红利所掩盖罢了。
普通的百姓或者看不到这些,但翼州境内的那些有识之士,官吏,豪绅,世族却不会看不到。翼州境内,反对李泽这些政策的人并不少,但在现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也都只能隐忍不发而已。
说到底,李邑的很多政策,都是在极力地削弱地方豪族对本地的控制力而存在的。其中对地方大豪打击最大的,便是以土地为基准的税赋政策。
递进制的土地税收,让拥有大量土地的地方豪族叫苦连天,三三制的租佃政策又将他们企图将赋税转稼给百姓的希望落空,租地种的农民并不需要缴纳土地税,而只需要承担徭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