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第66章 辽东还是辽西?(2/5)

目录

首先在人口数量上,在明初接手整个辽东地区,并建立辽东都司时,辽东地区就和中原地区的许多地方一样,当地都因为战乱的破坏和人口逃亡,造成了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人口,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流失。

与内地不同的是,此时的辽东地区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军户,但是数量更多的是在金、元两代再次繁衍生息的女真和高丽军户。因此对于辽东都司的人口问题,明代朝廷给出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即在原有的“高丽女直等夷之土着者不易其处”的情况下,从内地“始徙江淮齐鲁之民居之”。

不过随之又出现了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明代卫所军制的老大难问题——军户逃亡,在辽东都司同样也会出现。虽然辽东都司辖区在农业生产方面,条件要好于更北边的奴儿干都司和大宁都司,但和关内地区比较起来,此时的辽东都司,尤其是辽泽以东的辽东依然算得上是一片“苦寒”之地。

因此对于从内地被迁移到辽东的军户和百姓而言,这里自然不是什么能安居乐业的地方。于是从明初开始,辽东都司治下的军民屡有向内地逃亡的现象出现。

到了嘉靖年间,随着登辽海道因为倭寇和海盗的侵扰而关闭,辽东百姓的逃亡也就迎来了一个高潮。

当然,明廷面对辽东都司的人口流失问题,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在嘉靖年间,开始对辽东都司的行政进行改革,扩大文官职权,以此改变过去粗放的武官治理。

同时政府方面对辽东百姓进入关内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些做法,最终都没能真正扭转辽东都司人口不断流失的不利局面。

既然通过从大明内部进行人口迁移的做法,无法维持辽东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那么由外部向辽东引进人口是否可行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答案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的确是可行的,而且明廷也确实是这么做了。当时的辽东都司通过大量吸收外部的蒙古、女真以及朝鲜人,来填充辽东的人力缺口,而且还把这些人也纳入了朝廷的军户管理体制当中。

比如在东宁卫就有“以辽阳高丽、女直来归官民,每五丁以一丁编为军,立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户所分隶焉”。

当然了,如果此时只是简单的从人口比例来看,辽东都司的各族比例中,汉族人口还是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汉族军户和百姓,并不是均匀的平铺在整个辽东都司辖区,而是更多的集中在农业条件相对更好的辽西地区。

而在辽泽以东,民族的比例则是“海州、辽东等处,人半是中国,半是朝鲜,半是女真”。也就是说在真正的辽东地区,汉人并没有占据多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万人迷炮灰的男配拯救计划 虽为不死,却是无力 巅七重生:纵横被第五统治的世界 海贼:黑龙天的霸世雄途 烘炉记 全民炼气,天赐我熟练度面板 我都飞升了,你叫我去高考? 杀出狂人镇 老婆是哑巴,啊啊啊时超级甜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