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知识改变命运(2/5)
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到了明代之后,政府方面颇重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
明代代表性会计着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
明末清初之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此账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进存+缴,或进-缴存-该。
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转变。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账”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
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
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
胡文霆准备先教给几个人的是“龙门账法”,因为据他估计,这种记账方法,目前很可能已经在大明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因此会让人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当然了,胡文霆肯定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改进,比如将其中的草码改为阿拉伯数字,这样一来,不仅容易书写,而且相对也容易记忆一些。
在经过“龙门记账法”的培训之后,再结合几个人的学习掌握情况,再考虑是否对她们进行“四脚记账法”的培训。
一旦她们几个学会了“四脚记账法”之后,那么她们在会计方面的知识,就能远远领先于大明的那些会计从业人员了,今后就算离开了自己,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于是胡文霆就让秋萍把其他三个也一起喊到了书房,然后开始一一了解她们的相关情况,结果让胡文霆非常满意。
这四个宫女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识字和书写方面基本上都没什么大问题,当然了想要达到和有了一定功名的文人那样,能够出口成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她们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