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3/5)
韩老师都无语了,他觉得始皇的亲爹滤镜好像糊住了他的眼睛,扶苏这水平完全是可以跟章宗一较高下的程度。
始皇陛下主要实在是不想自己动手,所以第一次胡搅蛮缠,非说扶苏一定行,韩老师不堪其扰。
最后韩老师没回消息,那两天甚至连弹幕都没发,群也没聊天,甚至连动态都发了条最近要公干特别忙的牢骚。
行吧,始皇叹了口气。
果然该自己干的活一件也别想跑,儿子实在没天赋他也没办法,韩老师说得对,能干活就行。
眼看老父亲终于想通了,扶苏自己也松了口气,文学创作这种艺术对他来说真的有点过于超前了,他把握不住。
他觉得自己改改奏折,安排安排宫廷事物什么的就挺好的,没必要往什么流传千古的文人方向硬凹。
扶苏殿下拒绝内耗。
同样松了一大口气的,还有韩老师,得亏是人在大唐啊,韩老师心有余悸,不然老板为难自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还是太宗陛下好啊,呜呜呜。
李二:再夸骄傲了啊。
要么说老刘家皇帝就从来不会内耗呢,秦皇在这下了半天决心准备认真研究新技能,刘野猪就觉得自己已经行了。
他大汉文人怎么的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啊,又不是只有能写诗词才叫文人,后面还有歌赋呢,历史发展没到那个阶段。
而且司马迁一本《史记》就够他大汉光耀万年了,太史公是他大汉的太史公,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司马相如嘛,虽然有后人诟病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铺陈太过。批判不足,失了些风骨,不过这都不是事儿。
就说他文笔行不行吧,行不就好了。何况自己是天子,要听逆耳的忠言不假,但人家也批判了啊。
反正野猪自己觉得挺行的。
大汉有这司马双璧,后头东汉还有班昭班固,季汉还有诸葛亮呢啊,怎么着都能在华夏文坛捞到一块地方。
再说了,平心而论,猪猪觉得自己也不差啊,他可是后人盖棺定论的文青来着,不信看张掖这名字起的。
朱家父子就没前面的陛下们想的那么多了,首先朱八八就不爱这种弯弯绕绕的,他觉得文人心眼忒多。
尤其是江南的那群文人,老朱恨不得一手刀一个,抹黑了他们老朱家几百年,简直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至于Judy嘛,他觉得自己基本的文化素养还是有的,基础的四书五经小时候老爷子还是让他们学过的。
再说了,舞文弄墨的他也不擅长,词藻非他事也,他志在沙场,还是打蒙古好玩啊,一打一个不吱声。
所以凑合凑合得了,再深入研究的话他就没那个耐心了,反正这些事有人会去替他操心。
实在不行,他不是还有雪糕哥吗,冯梦龙多行啊,只要给他一支妙笔,一个晚上,可以还你一个奇迹。
几位陛下心念百转间,有人继续卷生卷死,非得让自己的朝代在方方面面都得如雷贯耳,让后人吹也能有点底气。
有人选择放过自己,拒绝内卷,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做,空闲时间喝点小酒赏赏月的有什么不好。
要是俞悦知道,估计也只有一句尊重祝福。
俞悦:“滁州凋敝之气为之一空,辛弃疾自然功不可没,大概如今滁州的百姓们想到他,还是会心存感念吧。
然而这一切所有斐然的政绩,也不过是辛弃疾《美芹十论》和《九议》之中的条陈罢了。
辛弃疾在繁雄馆的上坡,又建造了座景观楼,取名‘奠枕楼’。
当好友李清宇来到滁州,辛弃疾带着他登楼,一览滁州山川江河,并写下那首流传千年的《声声慢》: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