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杜甫2(2/5)
杜甫也仅仅只是为另一个自己伤怀了一下,但也仅此而已了,毕竟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不一样了。
李白和一众同僚都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杜甫一一回过去,差点没给眼睛回抽筋。人情世故好难,诗圣叹气。
俞悦:“这是杜甫第二次考试失败,这次他已经三十五岁了,他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可能是也跟现代人一样开始有中年危机了吧。
科举这条路走不通,杜甫只能走权贵举荐做官那条路。他频频出入权贵府邸,这还多亏了老杜家写诗的金字招牌。
唐朝的权贵对于会写诗的人还是很敬重的,这也是杜甫虽然潦倒,但没有被权贵拒之门外的原因。
但杜甫不像李白和王维,有玉真公主扶一把,也没有文坛大佬帮他造势延誉,杜甫当时在诗坛确实有点小透明。
当然这不是说唐朝的名流没有眼光,欣赏不到杜甫的好,相反,他们都很奇妙很清楚杜甫的诗写的好,但具体有多好,他们把不准脉。
因为杜诗太好了,好到超越了时代,甚至超越了人们的审美认知。
大家天天读的都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再不然就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到了杜甫这里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