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宽窄巷子(2/5)
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
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无论是城墙的形状,还是神龟相助的传说。
张仪第一次筑城并没有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城墙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还有一片没有被圈进来,于是便有第二次筑城。
一座城市被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也就是小城了。
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小城在习惯上被叫做少城。
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重城,这种形式在成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000多年来,少城历经无数社会风云变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形成如今窄巷子四合院格局的时代清康熙五十七年。
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在当时比较残破的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
不过成都的老百姓习惯了称这片城池为少城,所以那个时候的宽窄巷子就属于清朝八旗军队及家属住的新少城。
两年多年朝代更迭,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宽巷子就有很多清末民初的建筑和一些当时教会留下来的西洋风建筑。”
老祖宗们细细看去,确实发现许多明显有别于华夏传统风格的建筑,别说这么一混搭确实很有特色。
俞悦逛着逛着还偶遇了一个也是独自旅行的小姐姐,对方有些不好意思地询问俞悦能不能给她拍个照片,俞悦欣然同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