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找点事给他干干(3/5)
「可吴政委是分局党委副书记,陈子坤不是。」
「所以遇上重大决策要开党委会,要发扬民主。有陈子坤、董政委、丁曙光和盛宝成在,吴政委就算想一意孤行都没用。」
「你们这是把人家架空了!」
「什么叫架空人家,这是局领导的安排。」韩渝打心眼儿里觉得这么防着一个班子成员不合适,苦笑道:「刚开始我还担心吴政委这个人不太好相处,万一闹出矛盾影响不好,没想到上级比我们更担心,不然也不会这么安排。」
韩向柠头一次遇上这种事,忍俊不禁地说:「既然知道姓吴的不适合担任政委,上级为什么还让他来?」
「人家资格老,还有点关系。再就是像他这样的机关干部,按惯例都要安排担任几年总队政委或分局政委再退居二线。毕竟人家在机关干了那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如果别人都安排了唯独不安排他,多多少少有点说不过去。」
「高就是好,熬都能熬到正处。」
「如果他只是想干几年政委也没什么,问题是他人老心不老。」韩渝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感叹道:「杨三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他踌躇满志想大展拳脚,甚至跟政治部的老同事扬言要把握机会,争取干出点成绩搞个副巡视员退休!」
韩向柠噗嗤笑道:「他雄心勃勃啊!」
韩渝笑道:「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人想当官想疯了,但换位思考也能理解。你想想,他是长航公安局警龄最长、资格最老的干部。要学历有学历,要水平也有点水平,不然当年也考不上长江航运大学,他的那些同学和同事有很多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别说正厅副厅,就是副部级都有好几个。」
滨江海事局的前身是长江滨江港航监督局,作为曾经的长航系统干部,韩向柠很清楚早撤销的长江航运大学有多牛。
这个早已不存在的学校历史悠久。
最早成立于1953年,那会儿叫长江航运管理局干部训练班,并且不在汉武,而是在南湖省的城陵矶海关旧址。
1956年,长航局党委决定将长航干部训练班扩建为长航干部学校,再后来与汉武河运工人技术学校合并,改称长江航运学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