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4/5)
他们都是觉罗氏的子孙,就算不是亲手下毒之人,起了杀念,便是忤逆不孝到极点。
觉罗氏因是诰命,又是上了年岁,因此得以在堂上坐着。
听着儿子孙子一个个道出详情,老人家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眼圈红红的,却不肯当众失态。
几位尚书侍郎的脸色都不好看,敦多礼年轻时曾同噶礼之父有旧,算是瞧着他长大的。
待听到他认下谋杀嫡母的罪状后,老爷子愤怒不已,拄了拐杖上前,狠狠地抽了噶礼一下子,骂道:“这混蛋玩意儿,早晓得你这小子手上不干净,这是被钱烧的,丧尽天良啊!”
噶礼站在那里,并不避闪,整个人木木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说有两位尚书在,实轮不到敦多礼这个侍郎发作,但是他八十多了,是康熙向来优容的老臣,谁会同他计较。
赖都“咳”了一声,唤了两个差役,将老侍郎搀扶到座位上。
敦多礼气喘吁吁,嘴里还是咒骂不已。
赖都却是看向张廷枢,如今谋杀嫡母的案情已了,又在噶礼之妻屋子里起获大量财物,贪污的罪名是早就定下的。
如今,到底要如何判断?
噶礼身上还有董鄂一族与裕亲王、诚亲王、九贝子府的姻亲关系,这要是闹得太难看,指不定哪位爷心里扎刺儿不痛快。
虽然他不通部务,但是对于京城这权贵道道儿,却是通透,要不也不会爬到这个位置来。
张廷枢心里顾忌的,却是康熙的脸面。这噶礼可是圣旨明喻天下赞过的百官中的“大孝子”,如今竟弄出弑母案来,也实是骇人听闻。
虽说他心中,对于噶礼等人谋害觉罗氏之事也满是愤慨,但是出于种种考虑,他还是转过头,对觉罗氏问道:“老夫人,案件已经明了,您这儿可还有其他说辞。”
虽说噶礼谋害其母是大罪,但是毕竟觉罗氏无碍。
法理虽说大于人情,但是本着“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要是此时觉罗氏改口为儿孙说几句好话,那在量刑时可从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