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圣旨嘉奖(2/5)
不过显然陛下倒还不至于完全失去理智,只是一个特许而已。谁都不在乎,毕竟对于高踞庙堂的人来说,这点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若是得到特许,谅山可就真正要发迹了。
要知道寻常商贾要贩货去谅山其实并不容易,这可是为何虽然有商贾去谅山互通有无,可是明知道有这么大的利润却还是有许多商贾望而却步的原因。
大明对商贾的禁制极严。但凡是编入商户的人家,你要走货,除了本钱之外,你每趟出门还得有路引,所谓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衙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这‘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其实按理来说。至少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只要商户出门,只要跟衙门直接办个路引就成了,具名一下自己要贩多少货物,从哪里走到哪里,衙门书吏办理之后,这事儿也就成了。
可问题在于。太祖皇帝设计这个律令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这做和尚的总是会把经念歪,结果就是,商贾们要办路引,往往被人刁难。最后就不得不使银子,拿了银子还不算,你贩货出门,沿途有诸多卫所关卡,若是按大明的律令,其实也不算什么事,关卡除了检查你的路引,就是抽点税,这税不高,几乎等于没有。
可问题在于,关卡的官兵可未必就按律令来办事,他们看了路引,直接告诉你,这路引不对,让你回去重新再办,那么你就真要血本无归了。若是遇到狠的,直接说这路引有问题,怀疑你是盗贼、逃户,甚或贩卖朝廷禁物,那么少不得将你关押起来,扣押你的货物,等着你的家眷连忙打点,让你脱掉几层皮,才心满意足的将你打发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