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一百节 人才济济(1/5)
不愧是雷仕群都很看好的干部,光是这份思路就不简单了,而且还能很好的切合当下民生为本的这种情怀,难怪雷仕群说此人若是用得好,不逊于孙韶华,未来必定有光明的前途。
沙正阳印象中,像城市暂寄住人口转换为常住人口的这种政策现在各地都还没有一个说法,甚至像燕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等大城市对此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略出来。
这类一线城市暂住人口的数量实在太惊人了,没有哪个政府敢轻易开口子,甚至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落户这些大都市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其他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也都纷纷效仿。
的确是现实状况不允许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轻易改变政策,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还难以对这些暂住人口充分的供给。
别说暂寄住人口了,就算是常住人口,很多城市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保障上也都是捉襟见肘,难以维系。
说到底,要完善这一类社会公共服务保障,那都是需要政府的大投入,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需要多少投入,从学校到教职员工的培养,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医院和医生护士,这同样也需要长久的积累,也就是需要持久的投入才能见效。
这都意味着财政要不断的输血才能慢慢把这些社会公共服务完善起来,可有几座城市在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都已经焦头烂额时还能兼顾这一块?
但如同苏娅所说,一级政府难道就因为自身无力充分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就把这样庞大一个群体拒之门外?或者说就对这样大一个群体的需求束手无策置若罔闻?这当然不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