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一节 教诲(2/5)
沙正阳之前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空调无疑是未来的一大方向,未来的海尔、格力、美的几大家电巨头无一不是在空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就算是二线的长虹、海信、TCL也一样都介入了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成为家家电巨头的必争之地。
但是就目前来说,华峰还没有做好介入这个领域的准备,无论是在资本、人才和技术以及元器件供应体系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通过兼并电风扇厂生产饮水机和空调扇,打好基础,应该是最可行也非常重要的一步。
到宛州之后,沙正阳就意识到宛州虽然各方面情况都很平庸,尤其是在工业这一块上几个大一些的企业都是举步维艰,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产业基础,只是随着时代发展有些跟不上形势了。
像电风扇厂、电器厂、无线电厂这几家企业,再加上很快就要实施搬迁战略的蓝光厂、红星厂、红梅厂,应该说宛州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发展电子电气产业的条件。
关键就在于要引入足够的资本来对这些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也还需要一批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或者说创业者来注入活力,使得这些企业从老态龙钟臃肿蹒跚的国有企改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活力的现代企业。
这也使得沙正阳开始认真考虑宛州发展以电子、电气为主导的产业的可能性。
当然宛州要发展电子电气产业也有短板,第一是这些企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都已经落后时代,要升级和发展,还需要其他要素支持;第二,缺乏人才,尤其是宛州只有一家宛州工业专科学校,在研发专业人才上还很欠缺,底蕴不足;第三,宛州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也从未有过长远的规划,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第一和第三,沙正阳觉得都可以通过马上开展工作,引入要素,来逐步实现,唯独第二条难度很大。
光是一家宛州工业专科学校要支撑起宛州将电子电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还远远不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