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烽烟(1/5)
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宜阳折而向东,其南接伏牛山,北邻崤山。而熊耳山、伏牛山、崤山三座秦岭余脉便是构成了洛阳西部的险阻。
至于河流的话,洛水在熊耳山之北,尹水在熊耳山之南,结合伏牛山、崤山的地形可称为三山夹两河。
山脉、水系越多,那么意味着道路亦多,从南阳进攻洛阳,除了邓艾选择的走伏牛山北上,至卢氏县,顺洛水东出洛阳外。
还要一条路从析县北上,翻越伏牛山,抵达尹水,顺水东出,过陆浑,逼近尹阙关。若能攻克尹阙关,洛阳便可安定。如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亲率重兵北据邙山,派将军史万宝率兵自宜阳南据龙门,遂攻取洛阳。
两条路线各有利弊,卢氏—洛水线距离较长,北部卢氏接壤崤函道上的魏军弘农诸县,容易被北面的魏军断后。但其利在于有邓艾作为前驱,无论是进军速度还是对魏作战都更为方便些。
析县—尹水线距离较短,但却有险关尹阙。在被邓艾刺激之后的洛阳城,必定对尹阙关严密把守。
尹阙关,位于洛阳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尹河穿流其中。若是有大军把守,想要攻破非常困难。
因此在刘禅大军出征之前,对大军的进军路线众人起了争议,或有人言走尹水,攻尹阙,破关,入洛阳。亦有人言顺邓艾的进军路线,破夏侯霸,顺洛水北岸东出,兵抵河南县,即入洛阳。
争论许久之后,在见识过潼关、武关两座险关后,刘禅不敢把赌注压在尹阙关身上。决定走卢氏—洛水线,与邓艾汇合,先破夏侯霸,再入洛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