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咱们是一伙的呀(1/5)
管理员们燥动了。
不用问了,看一看叶淇的籍贯吧,淮安山阳人,明白了吧?徽商崛起于盐事,淮盐天下十分有其三,很明显的道理。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开中法,送粮食到边关,在边关拿盐引,到盐产地兑出实物盐。
这中间有利差,然后因为大量的盐引被批出来,超过了真实的食盐产量(存疑)。久而久之,盐商们觉得这样搞成本高不划算不方便,于是弘治中的户部尚书叶淇就推动了折色法,改成用银钱来买盐引。
缺口这不是就找出来了么。
山陕的盐商为何能做起来,就是依托开中法,他们大量屯田,就地交粮食,然后就集中起大批盐引,拿到淮扬直接炒卖掉或换成食盐贩运。
然后盐引多于盐产量,各方就抢破头了,折色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看似折色法打击了山陕盐商,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不就是权利分配嘛,打不过也可以加入,韩文不就是老西儿在朝堂的代表嘛,以他为开端,山陕商帮成型,聚合到了一起。
然后西北的军屯也荒废了,与其在土里刨食,还不如去算计那张轻飘飘的纸片,至不济也可以直接贩盐,连税都省了。发展到后来山陕商帮更是大规模向口外走私,口外的部落更大方。
就是一场皇室、勋贵、士绅三方争夺利益的勾斗,皇室和勋贵只拿到了小份额的余盐引,豪绅直接从盐的生产入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