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帝国军制篇(3/5)
皇帝一看这可不行,于是大手一挥,在边陲地区恢复义务兵制,添置“防兵”,一种亦农亦兵的军队,平常的时候在边墙周边务农,铁人入侵的时候自备兵器口粮守卫万里边墙,以及沿线的城市、要塞、驿站等。好处自不必多说,便宜,量大,花不了几个钱便能维持着庞大的规模,比军团兵便宜多了;坏处显而易见,装备自配,军需自配,训练看自己是否勤快,战斗力低的跟空气一样,上战场唯一的用处只是消耗铁人的箭镞,也就守守城罢了,不要指望能野战,不闻敌而溃、自乱阵脚你就回家烧高香吧,谢谢丘比特大罗神保佑你。
后来防兵也不够用了,边墙防线动摇,边关急需兵员,怎么办?于是在边军大家庭内又增加了“戍兵”。戍兵有三种:或是内地州县兵论调边关戍卫,或是国内罪犯发配戍边,亦或者组织国内有地无地的民壮来到边关定居,但后者已与防兵情况相差不大,都是亦耕亦战。
故而帝国又把防兵和戍兵合称为“防戍兵”。
再往后,随着扎古帝国渐有余力开始反击,边军之中又增“寨兵”,既隶属各军寨的士卒,可以是各知寨家里的私兵,也可以是从国内征募的士卒,亦可以是临时征募的寨中百姓,反正不过是只听知寨统帅的兵马,可以看做一个个“小国”的军队。
就比如咱们林知寨,山高皇帝远,只要林飏一天是温泉寨知寨,在温泉寨里林飏就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纯粹的土皇帝。
当然了,衮衮诸公都没智障,世袭罔替绝无可能!
帝国军大体上说完了,但还有些零零碎碎不呈章法的,如“效用士”,又名“效用兵”。
这也是完全凑炮灰去膏铁人刀锋用的,效用士既允许北境的地主、豪强、贵族、门阀、大商人有募兵、练兵、养兵之权,平日自己花钱维持,战时上交国家指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