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第28章 蕾欧莉亚(2/5)

目录

其实真要宇宙作战的话,有透明面罩也没用,因为外部环境基本是永远没有光源的,还必须自备大功率照明装备,额外的负担不说,还暴露了自己。

早在即使还没有全息技术的时候,刚开始空天作战那会儿,大家就已经开始使用全封闭头盔,道理很简单,用灯去照敌人,不如用雷达,去扫描探测出敌人、环境来,然后在头盔内层放液晶屏,通过计算机程序,给环境描边、上色,展现出外面的一切。

这其实算是“直接真实”跟“间接真实”的哲学纷争内容了,当年涉及到缸中脑的社会辩论。

但后来技术不断发展,雷达千年万年十万年后,变成了现在统称为“探测扫描”设备了,信息输出也变成了全息,头盔里的景象,不再是当年的黑白点阵线条框,而是跟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景致,没光的环境,也能计算机后期加上舒适柔和的光影来。客观实在的讨论,也早已被人所遗忘……

总之更节能,更高效的投影方式,就是直接往视网膜上投影。太阳系时代就开发出来了的,统称为“摄录设备”的机器,原理就是控制电磁波实现光电效应,自然界中常见的同理自然现象,就是南北极的“极光”。

相比在空气中的全息技术,视网膜上投影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精密,因为人体里里外外是无时无刻不在动着的,定点追踪影响视网膜上的特定视细胞微操比控制空气难得多。

视细胞也叫感光细胞,直接电磁影响其形成光信号,是最便利又高效的计算机输出方式了,但如果无法准确定位每一个细胞点,那画面就会出现各种丢色、撕裂、扭曲、形变等等失真现象,进而出现“晕船”一样的不适反应。

所以信息信号复杂的战场环境上,不是在绝对己方信息区域内,基本不会使用视网膜投影。

就定义而言,视网膜投影依然属于“外部投影”,只要没有产生直接神经作用的,那就都是“外部投影”……在古代称之为“ar”,“增强现实技术”,现在也依然可以继续沿用这个叫法,只是会有点复古、老土的感觉。

所以直接作用于视觉神经的“虚拟实境”就是“内部投影”了,通天塔世界这类沉浸式虚拟实境游戏,就是将视觉、声音、触觉等等全部感知,直接在大脑神经层面上进行模拟——大脑神经也是生物微电作用,那么使用专门的电磁设备进行信息直传自然也是可行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传承文明计划 我其实就是个废物啊 道灭之殇 过河卒 人在米花当坊主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帝国 抗战之草莽英雄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精灵之从圆陆鲨开始的封神之龙! 重生从拒绝加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