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代计算机(4/5)
银河系内战时期,小的势力要么全部家当十多片星域,近百行星系建立物联网,链接成一体一起制造十级金属,要么就只一、两个行星系开工,十几年只生产出一吨来——漫长的历史上有一艘主力舰就称王称霸,作威一方的情况屡屡出现。
所以之前指挥部众女戏言,黄金骑士团可以割据为一国,现在皇帝称白莫邪为军阀,都是因此而来……
总之白莫邪并没有把自己真当一回事,有着研发尖端科技学术素养的他,清楚得很,科学金字塔下面的基础工业体系,是多么庞杂到令人毫无头绪,以他现在的桃花坞来说,所有一切都靠外部进口,如果被银河帝国彻底拉入贸易黑名单,别说现在的传送阵建设了,战舰破了个洞,都没得材料补的,想象6000公里的战舰,需要多少十级金属……看海盗船坑坑洼洼、都是补丁的,就是因为此。
而把这种从小往大加工的技术,运用到极致,那就是制造计算机芯片了,白莫邪开始播放各个时代cpu制造的全息解构流程。
“……冯诺依曼机时代,乃至第二代计算机初期,简单来说纳米级的芯片制作方式,就是在纳米级别的硅片上刻电路,5纳米级别,就是能刻出5纳米宽度的沟壑,‘栅极线’,很多东西,总之就是做场效应管电极,构成能进行运算的、有效的物理‘开关’‘与非门’逻辑结构。
我们的头发大概在0.05毫米到0.1毫米,也就是十万纳米,再往下就是要跨入原子的尺寸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就让这种传统刻电路工艺无法继续。最早的量子计算机,就是靠光子对原子的操作,制造能物理上实现的逻辑结构。”
“寻路寻路,何处是路。”
“第一代计算机还算简单的了,从第二代计算机开始,事情就复杂了,但有了之前的基础概念,其实也好讲——我们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原子尺度,而其计算力直接跟量子叠加态多寡、纠缠了多少个有关。具体来说物理应用层面上,就是每个量子路径、偏振、角动量,跟其它量子的路劲、偏振、角动量有关,这就是量子纠缠。
然后我们可以很简单测得一量子其路径的状态,可以随便定义其要么是1要么是0,这是量子叠加的性质,现在假设我们有2个这样的量子,把它们纠缠到了一起,那么我们就获得了2的2次方把钥匙,如果是3个3重交缠的量子,那就是2的3次方把钥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