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树仙庙(3/5)
能够采取解决的手段又更少,实在没办法只能寄托外物求个心理安慰。
灵不灵都不重要,且要乱呢,别管什么诉求,往往都得在一座庙里把事办了。
这可忙坏了大明基层乡镇神灵。
用最小的编制解决最多的问题,在哪个时代乡镇都是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陕北较大的庙宇经常会出现三教庵。
所谓三教庵,是庙里有菩萨、寺里有神、观中坐佛。
找送子娘娘要丰收、寻关老爷治病、求真武大帝送儿子都是很正常的操作。
互联网时代讲究的生态体系、争取逮住所有羊往死里薅的逻辑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早在十七世纪初的陕西信仰界就已经把这事儿落实了。
至于这等荒山野岭香火不足的小庙,更是材力超群业务广泛,基本上对周遭百姓来说,这庙里头老树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全能大仙儿。
树大仙的洞府也是座三教庵,树杈挂道冠、树根摆儒履、树身缠袈裟。
院里西墙上还不知留有哪年哪月的墨迹,刘承宗打着火把照亮了,就见上头写着:夜梦不祥,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作吉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