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拆分如何(2/5)
随后,仙童公司通过菲尔柴尔德的关系,拿下了IBM正在研制的晶体管计算机的晶体管合同,这确立了它在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
到了1958年底,公司一派兴旺,已经发展为一百多名员工,成为当时第二大的半导体公司。
仙童公司通过和IBM的合作,以及为军方提供晶体管实现了盈利,从创办到盈利,不到一年的时间。
1959年,菲尔柴尔德根据协议回购了全部的股份。
诺伊斯等每人大约获得了2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抵得上他们半辈子的工资。
没有了公司股权,诺伊斯等人最终是要和菲尔柴尔德分手的,只不过当时公司快速发展,业绩掩盖了一切潜在的矛盾。
1959年,当仙童公司的投资人菲尔柴尔德收回公司股权之后,总经理爱德华·鲍德温就带领8名员工创办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Rheem。
Rheem也成为仙童公司下出的第一枚“金蛋”。
当时,爱德华鲍德温等人的“叛逃”并未对仙童的业务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仙童公司在新的总经理诺伊斯的带领下迅速发展。
但随后不断有人离开仙童公司,在仙童的边上创办新的半导体公司。
Rheem等小公司最初几年对仙童公司业务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
诺伊斯在正式成为仙童公司的总经理之后,吸取了肖克利的教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和没有等级差异的公司文化。
但是,诺伊斯在战术上挽救仙童的努力,改变不了仙童公司本身在基因上的缺陷,那就是股权结构上的问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仙童公司成立时,尚无规范化的风险投资产业,也没有创始人和投资人双赢的股权结构。
菲尔柴尔德给“八叛徒”的投资虽然不需要财产抵押,如果公司创办失败也不需要赔偿,但是确实是以贷款的形式给予的。
既然是贷款,就有收回的一天,当菲尔柴尔德在1959年收回全部股份后,从创始人“八叛徒”到总经理爱德华鲍德温,其实只获得了截止到被回购为止这段时间的收益,而失去了今后公司发展可能得到的收益。
因此,这直接导致了爱德华鲍德温等人的离职创业。
当爱德华鲍德温等人离开仙童后,不断有人也离开仙童出去创业,而诺伊斯也不断吸引新的人才加入,这种进出的平衡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随着一位重量级创始人的离开而打破,这个人就是“八叛徒”之一的拉斯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